—— 2025 年“日照好护士”事迹展播
用热血铸就生命防线
□ 全媒体记者 张笑梅
袁蕾,自2008年加入日照市中心血站起,便将全部心血奉献于无偿献血事业。历经采血、成分制备、宣传、机采、献血服务等多个岗位,她始终以专业技能和温情服务赢得献血者信赖,荣获“全市应急救护技术能手”“日照市卫生应急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然而,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与坚守。日均百余次弯腰,让她的腰椎不堪重负,剧痛来袭时,只能依靠封闭针缓解疼痛。她带领团队常年奔走在日照的大小乡镇村庄,凌晨5点出发、深夜归家成为常态。支持她在岗位如此奋斗的,是身后“三个家庭无言的托举与深沉的爱”,共同筑起她最坚强的后盾。
下乡前夜,家庭群里的“通知”一发,公公总是清晨5点前赶到,担起临时家长的重任,悉心照料15个月大的小孙女直到8点育儿嫂接手。这份风雨无阻的守护,是清晨最温暖的依靠。
母亲是她最坚强的后盾。患有冠心病的母亲,每天雷打不动8:10到岗,直到女儿下班。她常半开玩笑地说:“感觉退休后,这是第二次上岗。”然而这句轻松的话语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辛劳。本不宜操劳的母亲,为了支持女儿的事业咬牙坚持,甚至曾因过度劳累而住院。这份带着病痛的无私奉献,是女儿心中最深沉的愧疚与力量源泉。因工作常需出差的爱人,虽无法常伴左右,却总是通过电话、信息,在精神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分担,成为疲惫时可以倾诉的港湾。
家人的支持不仅体现在生活上,更化作了行动,在袁蕾感召下,其家庭成员累计献血3500毫升,用汩汩热血与她并肩同行。这份事业与家庭的深度交融,让她更深刻地领悟到医者“生命至上”的真谛与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有了三个小家庭的鼎力支撑,袁蕾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她将温情融入细节,总结出“标准微笑服务法”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凭借数千次穿刺经验凝练出“黄金进针角度”减轻疼痛;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掌握了稀有血型红细胞冰冻手工法等关键技术;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了献血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保障了血小板的稳定供应;更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
这世间最动人的,莫过于千万个普通家庭中那份“你护着我,我托着你”的深情,将涓涓小爱编织成网,最终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用严谨守护生命,以热忱传递希望,让那象征生命的红色暖流,在城市中不息流淌。
仁心守护新生希望
□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日照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科主管护师高华翠已坚守十五年。她从青涩护士蜕变为技术骨干,以专业与爱心守护脆弱新生命,临床一线默默奉献,带领团队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创零严重感染记录,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
作为护理组长,高华翠始终站在技术攻坚的前沿。2017年,她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后,将有创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先进技术引入科室,极大提升了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休克患儿的救治水平。
2019年,她积极协助科室负责人组建专业医护团队,亲自参与转运,推行“双人四查法”,基本实现了“重症不出市”的目标,为危重新生儿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同年,她还推动开展了水疗、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特色护理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救治质量。
高华翠作为日照市首批掌握亚压低温治疗、新生儿换血术、新生儿食管闭锁术、腹膜透析术等精细化围手术期护理、核心技术的骨干,建立标准化护理流程,填补了日照市多项技术空白。基于此,2021年《“螃蟹宝宝”成功解锁——— 1例新生儿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瘘患儿术后的护理》在案例比赛中获得三等奖。2024年《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1例急性肾衰竭患儿的救治之路》在日照市护理学会改善护理服务案例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NICU,高华翠和团队既是技术精湛的急救先锋,又是充满爱心的“临时母亲”。一个体重仅750克的“超早产儿”在暖箱中度过了90多个日夜,期间高华翠像母亲一样呵护着他,让脆弱的生命得到了最好的呵护。
2023年,日照市人民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高华翠第一个报名上门为新生儿服务,将专业护理延伸到社区,解决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医”靠,让护理有温度。她还在山东省“互联网+护理服务”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担任院感防控护士十余年,高华翠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团队。她推行“全员感控”理念和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将感染防控意识深植于团队每个人的日常操作中,创造了科室零严重感染的记录。
作为临床教学骨干,高华翠倾力协助护士长打造专业化护理团队。在山东省首届儿科专科护士培训中,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系统传授新生儿重症护理核心技术,成功培养出技术过硬、富有温度的省级专科护理队伍,为提升日照市新生儿救治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础。
从清晨到深夜,高华翠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爱心温暖家庭。正如她所说:“每个新生儿都是带着希望降临的天使,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份希望延续下去。”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和同事们用仁心与匠心,续写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