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
质庵先生游九仙山,时在雍正七年之夏。四月八樱桃掐,他四月十九日进山,山中的黄樱还满树迎客呢。
质庵先生,安丘人,姓李名漋,号质庵。他生于1684年,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自小刻苦读书,23岁中秀才。1724年,40岁上考中举人。1735年,出任江南乡试同考官。1736年中了进士。饱读诗书的他,被皇上看中,成了咸安宫里的教授。逾年,这位博学多才有唐宋古文遗风的进士,因病而告归。
先生这次游山,时正在马耳山东的槎河山庄里教着书。他一边训着刘氏子孙如何去赶考,一边尚做着自己的进士大梦。
春三月刚游过五莲山,同年中举的诸城友人王柯又来书邀请游九仙山,盛情实难却,一云可去;二云因了东坡先生奇秀不减雁荡的广告,那九仙山也确有些诱人的惑力。让读了大半辈子书坐了二十几年冷板凳的他,经过学堂南下奔九仙山而来。自然,李漋还带了侄子大本和几个学生,也好为之扶扶杖,赶赶马儿。这是一组爱山的师生。
十八日,从安丘的西村跑了一天路,近黄昏时分,已到九仙山后。路过邱家店,此村为邱橓后人海石所居,留有祖上筑的永和园。明代为官的邱橓,又清又廉,大有海瑞之风。睹园思人,质庵凄然。此园不大,但有花园,有异树,有祠堂,有亭阁,颇为养眼。它北依马耳,二河绕村,面对仙莲二山,久已成为进山友人的一个民间驿站。
过潮白河南行,穿仙莲二山间的流云峡,只见小溪北流,两岸古木参天,绿阴满地,水边林谷,微闻人语。到达王柯的源麓山庄,已是入夜时分。友人来了,主人自然是一桌山珍一坛醇酒相待。这位字可木的王柯,颇懂得园林设计,有小桥流水,有楼台亭阁,把个山庄打扮成江南名园。
十九日游九仙山。出源麓山庄北行,友人可木为导。涉白沙河,穿老君堂街,过丁家楼村,折西北,寻僧人登山梯道,路窄陡险。一行人气已喘额有汗,松林间传来阵阵佛音,客已近侔云寺区,只见北峰如巨笋立天,形如大佛面南含笑。谷西诸峰如驼走,如八戒痴立,似山兔欲跳。南面诸峰如仙女之梳妆台,如观音之沉思,一石站峰似猴望海逗趣。寺周景致,大有东坡先生桃花流水失秦人之意境。
客入侔云寺山门,即见佛殿宏敞,香烟缭绕,善男信女散于院内。尚有大宋寺院的余韵。殿前院内有一泉,砌为方池接泉水,水纯甘洌,为僧人吃水处。一入寺区的质庵先生,忙于寻古人的题刻,见寺外石刻不少,但已显有剥落不辫者。尤为其憾者,是觅东坡先生的诗刻不可得。立在慈云石下的质庵先生,叹息再三。
沿寿峰西北行,穿松林,客立仓敖岭上,即见南揖会稽,北顾马耳,皆在目下。顺岭北行,谷深路险,久住平原的安丘客,下山非倚杖不可。尚未至孙膑书院,林梢即飘来钟罄魚拜之音。从小好读书的质庵先生,对孙膑读书处甚有好感,游记中就对书院之环境绘之极细。如书屋之西半山的小泉“滴水成溪,溪水西下,两山夹水,一径纡回”等语。至今日,多数来游者匆匆忙忙临花自拍,一坐而细观者已鲜见矣。
顺灏水西下,至靴谷,即今日之靴石村。村街东门外,有两株粗黄杨左右守门。是夜,客住靴石村内一小庵。喜院虽小主人心却热。此庵北倚老人峰,西望靴石立半天,内有神像贴金。谷静溪吟,走了一日山路的客人,睡得自然香甜。
二十日,雨凄凄沥沥一上午不止。下午,太阳挂谷,两岸山容如洗,草木留香。客人西行三里到我村。此村,有亭有楼有学堂,是诸城张衍弟兄们辟卧象山时所立。那时,见村内住户仅三两家。北峰下,为张氏别业。
游客时间紧,先看村西的曝画台缫丝瀑,过午梦回,上束练峰下视飞瀑,溅沫喷雪。拂石小坐,山接夕阳,望长峡忆旧,说起野鹤渔村子羽的山中故事,主客慨叹不已。
张家的后代主人自然要热情招待质庵一行,且不说张家与王家还有世交呢。不用猜,那席上,少不了清炖山鸡油炸溪鱼,山菜豆腐蒜拌蕨菜,百合炒肉香椿炒鸡蛋,煮野兔烤羊腿。朋友来了有好酒,那是一坛陈年窖,开坛香半村。席间,那题目少不了京都新闻与吟诗,也少不了如何去写应考文章。这一夜,来宾就住在村北半山张家待客的翠微楼。
二十一日上午,质庵一行先登村西南之端山,从端山半腰的细草谷,下石阶百级,如入深井上望谷天一线。过梦波桥至龙祠,又东行半里许,直抵束练峰下。只见半天轰雷,急雨飞洒,质庵口中又吟出了渔村先生‘乍见银河落,双崖喷响雪’的诗句。
再返龙祠西行,转驼峰九曲至霜潭上,见双峡扶云,蛙石挡水,一壶盈天,集一谷之水喷下,声若雷吼,岸石陡滑,霜潭之面不可见。为见其真容,道士引路,牵箩藤而登。至山顶处,上有孝子石,扶石下探,方可见霜潭之全貌。质庵自云:若谷下观瀑,非异日持绠不可。为自己留下了一个再游的梦想。
自然,这一行游人,并没有绕山入谷去墨潭。
一个上午,下谷绕水,上观束练之瀑布下视霜潭之面容,这拨游山客也足够辛劳的。回到我村,张家自然在客厅操办送行宴。宴上,质庵先生对张家祖上开发卧象山一事,由衷地佩服并点赞。席散,质庵与可木双手相握,恋恋不舍而话别。
二百九十六年前,因了九仙山之美,因了东坡先生之广告语,诱得在槎河山庄教书的质庵先生到此一游。
(此文据李漋的《九仙纪游》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