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悦
我出生在秦岭南麓的一个小山村,我们那里出产板栗。每到金秋时节,枝叶间就藏着一个又一个浑身长刺的绒球,成双结对地挂在枝头上,伴随着清爽的秋风轻盈摇曳。那几棵板栗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粗壮的树干要三四个人手拉着手才能合抱住,没有梯子是爬不到树上去的。
记得小时候,每到金秋时节,我们小孩就抬头眼巴巴地望着树上带刺的板栗。估摸板栗快成熟了,有的男孩就找来竹竿,对着树上的板栗就是一阵拍打,枝头上的板栗就如雨点般纷纷落下,我们女孩也飞速跑过去,将浑身是刺的青板栗果捡到竹篮里。慌乱之中,掉落的毛板栗经常会砸中树下拾板栗人的头,那“哎呦”一声惨叫,逗得大家哄然大笑。
打下矮处的板栗后,我们就想办法弄高处的板栗。有人找来一尺多长的短木棍,然后站在高处,用力抡起木棍朝树上丢去,枝头上的板栗随之“哗哗”落地。一番抡打之后,大家再到树下继续抡起木棍打。抡打了几次后,树底下满是残枝败叶和青板栗果。有的木棍被甩到了树上,挂在枝丫间,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大伙迅速地捡拾完地上的板栗后,就躲到偏僻的地方,将带刺的外壳剥掉。没有熟透的板栗颜色浅,里面的果肉却鲜嫩无比。
每年中秋时节,板栗绒球逐渐变黄,有的裂开了口子。若在夜里听到风的声音,第二天,我必定早起,拿上书包,朝板栗树下跑去。经秋风一吹,不少板栗会掉落在草丛中。我来到树底下,俯下身子四处寻找,用木棍拨开草丛,一颗颗深褐色鼓胀的板栗就躺在草丛中。我正捡拾板栗时,来了几个同伴,他们也是来捡拾板栗的。看见树下已经有人在捡了,他们来不及走到树下,直接从土坎上飞身一跃,霸占一块位置后,赶紧趴在地上着急地找寻板栗。我东瞧瞧,西看看,四处张望,生怕板栗被人捡走了。等我们把树底下都翻遍了,又抬起头来,看看满树的板栗,巴不得能掉下几颗来。刮风的时候,可能还会被树上落下的板栗砸中头部,大家嬉笑着说,这是正宗的“毛栗子”。被砸中的人觉得倒霉,还发誓要把这颗栗子踩得稀烂,方能解气。在有风的日子里,树下的板栗是捡不完的。早上,我捡了满满一口袋板栗,到了晚上,也照样可以捡到不少。每次捡完地上的板栗后,大家都翻看各自的书包,看谁捡得多。捡得少的男孩,会嬉皮笑脸地伸出手,问捡得多的讨要一把。也有上来就抢的,被抢的人,撒腿就跑,一路洒下欢声笑语。笑过闹过,我拿出一颗板栗将其剥开,把玉黄色的果肉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那生脆、清香、甘甜的味道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当然啦,如果用铁锅慢火翻搅板栗炒着吃,那就更香了。通常我会给妈妈烧火,等板栗崩的一声裂开口子,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算是“锅中取栗”,也不怕烫,剥开就往嘴里送,满嘴生香,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