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寄情万物的灵性、文化与精神
  

李恒昌
  董玉军是一个认真读书、严谨思考、苦诣写作的人。这一点,从他的新作《万物志》中得到最好的印证。这部凝结着他读书、思考和创作最新成果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其深刻的严谨态度、深刻的思想和唯美的艺术,深刻地体现着他与众不同的齐物观:于万物之中发现灵性、文化和精神,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哲思和大美。
  《万物志》分为五章,从“万物志”“风物志”“生活志”“故城志”到“囊萤志”,结构宏大而缜密,内容博杂而精深。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沉的思考和广博的学识,将自然万物、人间烟火、历史遗迹、生活琐碎乃至哲学思辨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既微观又宏观的叙事宇宙。在这部作品中,董玉军不仅记录了他对世界的观察,更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和精神家园的重建。
  董玉军的写作,始终怀着一颗虔诚而敏感的心。他善于在寻常事物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光,并以文字为其赋形。在《万物志》中,他写春风:“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在庄周的世界里,风,出自大地的呼吸”,继而由地籁及天籁,由物及心,最终落脚于“天籁更像是生命的自觉”。这种由外而内、由物及心的笔法,正是董玉军触碰万物灵性的典型方式。他不是在冷眼旁观,而是在用心交感,让万物通过他的笔端诉说自身的秘密,通过自己的灵魂去触碰万物的灵魂。
  《樱桃树纪年》是这种交感最为动人的篇章。一棵樱桃树,不仅是院中之树,更是家族岁月的见证者。作者以“樱桃树纪年”为时间轴,将个人成长、家族变迁、时代更迭巧妙编织其中。树的移栽、开花、结果、酸涩的果实,与父亲的衰老、母亲的焦虑、家族的聚散、时代的洪流交织在一起。树无言,却承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作者写道:“流年偷换。我咀嚼着这四个字。”他咀嚼的何止是时间,更是生命本身的重量与温度。在这里,树有了灵性,它成了一个沉默的亲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一个家族精神的象征。
  这种对万物灵性的感知,最终指向的是人内心的柔软。在《失去时间的人》中,父亲因阿尔兹海默症而逐渐迷失在时间的迷宫裡,一块丢失又复得的“上海牌手表”成了连接过往与现实的微弱线索。作者在父亲的病痛中,看到的不仅是生命的脆弱,更是亲情在时间碾压下的坚韧与无奈。他写父亲:“他温良恭俭让,每日三省自身。”父亲的形象,通过疾病的折射,反而愈发清晰和高大起来。这种书写,充满了人性的悲悯与温柔,让人读之动容。
  董玉军的视野并未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他更有一双洞察万物文化基因的慧眼。他深知,一物一景,皆非孤立存在,其背后往往连着一张广阔的文化地图和历史脉络。

(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寄情万物的灵性、文化与精神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