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李珊
在五莲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日常——— 买菜、就医、健身、读书,出门步行十五分钟,生活所需一应俱全。这圈“家门口的幸福”,不仅串起了柴米油盐的便利,更包裹着邻里温情与文化乡愁,成为城市发展中最暖人的底色。
“这事儿啊,事关百姓冷暖和民生福祉。”洪凝街道罗山路社区负责人杜家昌的话,道出了生活圈的核心。五莲县按照“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将城区划分为五个服务片区,从幼儿托管到老年康养,从菜市场到卫生服务站,从快递点到健身广场,设施布局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居民李美霖笑着说:“以前办点事得跑东跑西,现在在小区周边全搞定,生活在这小城,踏实又幸福。”
与传统便民服务不同,这里的生活圈藏着“文化密码”。散布社区的文化书院,既是居民读书充电的好去处,更是传承地方文脉的驿站。居民许彦海常来书院坐坐,摩挲着墙上的老照片说:“这些设计有股子文化味儿,不光方便了看书,还留住了咱城市的记忆和乡愁。”物质需求被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也有了栖息之所。
细微之处更见温度。新开设的社区超市里,修拉链、配钥匙的小摊就摆在角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务,恰恰解决了居民的“小麻烦”。居民丁元芹每次来缝补衣物,都忍不住感慨:“这圈里啊,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有政府的细心关怀,住得舒心。”
如今,“一刻钟生活圈”早已超越了“缩短距离”的简单意义。它让现代都市的便捷与传统社区的温情撞了个满怀——— 快节奏的日子里,能在楼下公园慢品茶香;忙碌的间隙,可到书院静读片刻。在这里,便利升华为生活品质,空间规划里写满了对人的尊重。这圈幸福,圈住了柴米油盐的实在,也圈住了邻里守望的温暖,更圈住了一座城市对民生的深情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