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山东省唯一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打造港口物流集散“新高地”
  

全媒体记者 裴颖 报道
  本报讯 12月10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的作业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随着一声声汽笛鸣响,一艘艘满载的货轮缓缓驶往世界各地。
  日照“滨海靠港”,港口年吞吐量近5亿吨,2020年位居全球第10,是全国最大的铁矿石、粮食、木片进口港,是国内唯一拥有两条1000公里以上直通中西部、连接蒙古等境外铁路的世界级大港。
  凭借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全球重要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等优势,去年港口新开内外贸航线13条,“照蓉欧”班列运营244列,新开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中欧班列日韩陆海快线,实现了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目前,山东港口日照港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出海口,晋豫鲁地区大宗货物集散的首选出海口,正全力打造集航运、铁路、公路、管道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是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功能的物流活动中心,是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发挥着配合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撬动区域经济新增长的重任。日照因港设市、因港而兴,区位优势明显,港口资源丰富,特色产业集群,港产城融合发展,坐拥北方能源枢纽,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有实力,更有潜力。
  依托现有资源,深挖物流潜力,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激发物流市场活力。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7.5%,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现代物流发展,我市出台《加快发展以港口物流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等,通过用地保障、财税扶持、便利通行等政策,助推物流业快速发展。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机遇面前当仁不让。此前,市委、市政府对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工作多次作出部署,市发展改革委在成功争取我市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港口区位优势和临港产业基础,结合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要求,编制《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经多方努力,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山东省唯一,跻身“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根据建设方案,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山东港口日照港为中心,以交通网络、大宗物流、通道经济为基础,由石臼片区和岚山片区构成,按照“政府统一规划,龙头企业主导,平台一体打造”的模式进行建设运营,突出对外开放平台枢纽、多式联运门户枢纽、多业融合智慧枢纽、国家战略物资调度保障枢纽、港产城融合发展典范枢纽五大特色定位,重点做好水运与铁路干线运输、多式联运转运组织、区域分拨与配送、国际物流、仓储堆存、信息服务基本功能,延伸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功能。
  依托日照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我市将发挥海陆联运比较优势,深化与港口后方钢铁、汽车配件、冷链物流等产业集群的衔接联动,以大宗散货进口交易和内贸中转集散为核心基础,畅通国内国际物流大通道,构建为黄河流域经济带腹地提供干支配仓集成等枢纽服务体系,推进枢纽、产业、城市、通道功能的融合发展,发展陆海协同、开放共享的枢纽经济通道,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令人欣喜的是,上榜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工作谋划和建设运营日常指导,建立健全枢纽重大项目储备库,重点加强基础性、公共性、准公益性项目储备,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渠道或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可以想见,“国字号”物流枢纽的落地,在有效协同各领域资源要素集聚的同时,也将强化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加速物流产业发展,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持续激发港口活力,必将为日照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港口物流集散“新高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