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美了环境,暖了人心,黄墩镇探索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绘就精彩黄墩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焦安峰
  12月7日下午,睡醒午觉的岚山区黄墩镇凌家滩井村村民辛本玉领着小孙女,来到了家附近新建的月牙湾河畔小公园,滑滑梯、荡秋千,锻炼健身,不亦乐乎。
  看着眼前的景象,该村党支部书记凌四军感慨万分:“打我记事起,这片占地近2公顷的荒滩被26户村民承包后废弃,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整治,这里变成了空气清新、环境美丽、人人爱来的小公园。”
  荒滩变公园,这里只是黄墩镇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美丽乡村的一角。时下,行走在该镇,村容整洁,古朴的村落弥散着浓浓的乡韵,广袤乡村正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处处焕新颜,绽放新活力。
  就在前不久,在全市2021年第三季度村庄清洁行动督导测评中,黄墩镇获乡镇第一名的佳绩。这样的成绩从何而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由于早期缺少规划,加之如今进城打工人员增多,房屋空闲多、老旧多,且村民历来有养殖习惯,人居环境差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烦心事、恼人事。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农村最普惠的民生来抓,以强化检查评比和实行奖优罚劣为手段,勾勒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图景。”黄墩镇党委书记王志远介绍。
  于是,该镇不囿于现实困难,以“沟清、坝顺、巷洁、街美”为标准,彻底改变辖区的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提升广大村民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从而探索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的长效机制。
  从2020年开始,该镇就以“美丽庭院”创建为契机,多部门参与、广泛动员,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将街道美纳入“美丽庭院”创建的关键评价标准,在全镇开展全域环境整治,自此,村民群众房前屋后的草堆、杂物,变成了平整的道路、精致的花园;路肩坝平整了,少了乱石、除去了杂草;村内的小巷和街道,“四大堆”没有了,路面整洁……
  事实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广量大、涉及部门多,需要政策保障、机制创新。为有效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处理好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的关系,黄墩镇着力探索标本兼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上标准化、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化轨道。
  实践中,该镇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网格制度,形成党支部书记总负责,党支部成员包网格,该镇将辖区内9个社区,54个行政村划分区域,党支部书记带头包重点区域,每个区域固定一名村干部成员为网格员,具体负责该区域的人居环境长效保持工作。在此基础上,该镇还通过党员包巷联户,结合小巷管家的日常管理,农户自身保持等,确保人居环境长久保持,不留缝隙。
  与此同时,该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果,让保持工作常态长效。该镇以村为单位定期抽查,对抽查结果,实行双考核,对整治成果时时监督,亮出考核利剑,将整治效果与村委及村委成员绩效挂钩,前移了整治的监督窗口,更有效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党员联系户情况同样与党员积分挂钩,并形成日督促、周检查、月通报制度。
  村庄洁净了,村民更舒心了。事实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过程就是提升村民生活品质的过程。
  行至赵家滩井村,道路两旁花箱里的绿植点缀着道路,赏心悦目。记者偶遇正要出门工作的凌四波,说起人居环境的变化,他乐得合不拢嘴:“脏乱差不见了,看着就舒心。”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在坚持不懈抓日常保持的同时,该镇还抓常抓新,在卫生清扫的基础上,进行了绿化提升工程。在具备条件的村,选取部分彩叶树种,增加彩化效果,还选择栽植四季玫瑰、栀子花等树种,每户房前栽植1—2棵蔷薇或月季,让环境净起来的同时,绿起来、美起来。
  下一步,该镇将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动员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让乡村绽新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绘就精彩黄墩新图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