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姚文凤 王文淇报道
本报讯 1月27日,岚山天惠医院收到了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上门送来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此外,工作人员还指导医院相关人员现场申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电子证照。
通过与医院负责人深入沟通,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详细了解了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从医院的设置、提交材料、现场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政策指导和讲解,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医院规划了最优办理路径和最佳办理流程。
这是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零距离”开展审批服务的一个场景。
原来,为缩短办理周期,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分管领导带领科室负责人、业务骨干走进一线现场帮办代办,并指导相关人员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通过平台进行项目申报。协助各医疗机构规范填报申请信息,同时与专家实时联系,实现现场填报、后台审核、专家勘验、及时办结的服务模式。
笔者了解到,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坚持一线服务、上门服务,完善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开展全程帮办代办,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让企业时刻感受温情服务就在身边,促进全区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又讯 1月28日,一面印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情系企业排忧解难”的锦旗,由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送至岚山区市场监管局。小小一面旗,短短两行字,背后体现的是对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服务企业、深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保障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的肯定与认可。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岚山区市场监管局多次联合市特检院到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等重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上门问需帮扶活动,出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全阀校验事宜的通知》等助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安全阀校验、设备延期检验等难题。同时,为更好服务企业,岚山区市场监管局争取市局、市特检院支持,设立市特检院岚山工作站,打通了辖区特种设备检验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又讯 近日,兴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阳,来到岚山区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帮助客户办理房屋转移登记业务,工作人员在核实完线上提交资料的审批情况后,仅用十几分钟,她就在一个窗口办结了所有业务。
王阳告诉笔者,以前需要跑房管所和不动产两个部门,准备两份资料,现在她只需要在“一网通办”的平台上,线上提交资料,然后等待不动产的审批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
为了使办事流程更加简化,缩短审批时间,岚山区自然资源局会同多部门,深入推进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通过无纸化办公、电子化审核,明确了线上办、线下办的材料清单和办理时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真正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同时,除交易登记一体化之外,岚山区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还创新推出抵押登记“不见面服务”,不断优化流程,将服务网点延伸至公证处、法院以及6家银行的12个网点,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房屋、电力、燃气、暖气联合过户,实行容缺受理,实现测绘审核、税费缴纳、首次登记等前置办理,群众在交房现场即可同步拿到不动产权证书。
据悉,去年以来,岚山区自然资源局以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改革为契机,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力度,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局共办结各类不动产业务1.8万余件,完成档案查询及业务咨询1.2万余次。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擦亮‘资源有限、服务无限’机关品牌,着力构建‘环节最简、时间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智慧不动产登记体系,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赋能,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岚山区自然资源局不动产交易登记中心主任谢圣洁说。
又讯 从前,一个项目拿到地,交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审批,从考古调查勘探,到真正落地,最快需要两个月;现在,审批资料提交到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岚山区通过沟通,加快受理,同步开展考古调查勘探,最快两周即可完成。
项目落地进度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以优化简化建设用地考古审批手续为突破口,推动考古工作前置,聚力优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了考古前置。
以这一要求为根本遵循,同时加快项目落地进度,找到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平衡点,岚山区文化和旅游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进考古调查勘探前置,通过建立文物部门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行政审批部门、镇(街道、开发区)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逐步完善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操作性、协调性和程序性问题,从而将整个流程办理时间进行了有效压缩。
2021年,岚山区顺利完成考古前置项目11个,平均每个项目缩短手续审批和考古周期在1个月以上。通过考古前置,发掘并有效保护了200多件精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