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海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发展动能
全媒体记者 王霞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
日照海关立足港口经济发展特色,聚焦流程再集约、服务再提升,推出更多实招硬招,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助推我市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关作为地方开放的参与者、高质量发展的受益者,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作出的‘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在日照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联运转换枢纽、突出发挥港口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对外开放平台等方面聚焦发力,加力支持日照服务和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动日照精彩蝶变中贡献更多海关智慧和海关力量”,日照海关党委书记、关长李君实说。
行政审批事项由机构改革之初的9项缩减至目前的6项;2021年共办理减免税证明25份,货值2531万美元,减免税额2822万元;对低风险进境矿砂船舶实施“无接触”作业模式,平均缩短船舶靠泊后非生产作业时间4小时……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日照口岸营商环境的优化。1—2月,日照市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183.5万吨,同比增长6.47%;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 . 2万TEU,同比增长10.01%。
优良的营商环境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于是,日照海关聚焦这一根本,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化繁为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推广的报关单随附单证精简工作,实现进口环节无需提交合同、装箱清单、载货清单,出口环节无需提交合同、发票、装箱清单、载货清单,进出口报关单证精简比例达70%。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措施,强化“一网通办”效果,2021年办理企业备案1294批、电子口岸业务527批,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广原产地证书虚拟审签中心“线上智能化自动审核+人工集中分类审签”新模式,2021年为辖区企业18602批货物签发原产地证书,货值14 . 28亿美元,同比增长3 . 68%和11.01%。
要速度,更要温度。日照海关坚持向前一步、主动服务,通过创新改革实践,持续增加惠企政策供给。积极推广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改革,推荐山东美佳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企业。政策实施以来,该集团内部结转原料831吨,货值216万美元,节省占用资金400余万元。不仅如此,日照海关多渠道宣传“主动披露”政策,引导企业自我纠偏,从轻减轻行政处罚,共接受企业主动披露41起,补税2342万元。支持辖区企事业单位尽享减免税政策红利,推动免税进口维修用航空器材优惠政策落实,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等方式,宣讲进口维修用航空器材减免税有关政策要求,为日照山太飞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出具首份免税进口维修用航空器材《征免税证明》,高级别定期检修和整机喷漆等业务已经逐步显现出吸引效应,预计今年业务量将持续快速增长。
2月26日,山东港口今年首条外贸内支线“黄岛—日照—岚山”航线正式开通。目前,日照口岸已与100多个国家、5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开通外贸集装箱航线10余条,成为黄河流域陆海联动的重要转换枢纽。日照海关推动口岸7个泊位扩大开放,4个泊位临时启用,新增泊位吨位合计125.3万吨,增加年吞吐能力5700余万吨。
日照海关主动扛牢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责任担当,在助力打造大宗资源性商品集散中心、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平台等方面展现新作为。实施的依托“两段准入”监管模式落实进口矿产品“先放后检”、“品质依申请检验”、原油“先放后检”等便利化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查验流程。深化“保税混矿”模式改革,优化流程实现“边卸边混”,将混矿准备时间由原先的6天压缩至1天。积极支持山钢、日钢等钢铁企业出口货物入区享受综保区优惠政策,助力日照建立全国进出口再生钢铁原料集散中心,成功设立关区首个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同时,为综保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政策支持,重点推进中远海运冷链、香港百特福高端食品加工、柠檬酸精加工等项目落地建设。
2021年,日照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达到31.29小时和2.9小时,压缩通关时效创历年最好水平。
一项项改革创新的举措,正在日照大地不断释放着改革红利。加大“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措施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进境粮食靠泊检疫,平均单船粮食通关时间缩短6个小时。首创“智慧检疫”远程医学巡查模式,帮助“日照东方”班轮每航次缩短在港停时1小时。制定出口胶合板“边运抵边装船”通关方案,助力港口胶合板出口业务上量。2021年,通过“边运抵边装船”模式监管出境外贸胶合板26艘次、58万立方米,为企业节约倒运费580余万元。
迎着春光,笃行不怠。在新的征程上,日照海关将锐意进取、奋勇前行,持续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激活发展新动能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