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焦丽君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落实“双减”政策,东港区第五小学以学生为本,结合学校实际,初步形成了“学校顶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提质增效、课后服务多元、家长同长共进、社会资源补充”的东港五小“双减”模式。
教学研究添活力 课堂高效提动力
东港区第五小学聚焦教育教学,围绕“减负”“提质”“深研”三个关键词,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就学足学好,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智慧教研,助推“双减”有实效。开展“1 +1+X”模式教研,第一个“1”是每月一次的校级作业展评;第二个“1”是每周一次的学科组教研,将作业设计由单元、周细化到日,并每周一公示栏公示;“X”指随时性教研,随机调整作业形式。
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素养。坚持执行两周一次的专题理论学习、每周一次粉笔字、每周一次听评课等,督促教师扎实练好基本功。组织教师走出学校、更新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设立了“智慧碰撞 理想课堂”相约星期二教研沙龙,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将教研活动常态化。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积极完善教师成长梯队建设,设立“青—蓝—橙”分层发展模式,开展“青蓝”教师结对活动,通过骨干教师帮扶,促进青年教师在备、讲、说、评等方面深度发展。
学校与东港区第五小学幼儿园联合成立1+1幼小衔接“共同体”,开展扎实有效的联合教研活动,促进幼小衔接工作落地生根,缓解教育坡度。
智慧课堂,赋能学生促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实效,是“双减”的核心。学校聚焦课堂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亮相课”“校长约课”等听评课活动,致力于打造有教学品位的“卓雅课堂”品牌,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
今年,学校立足校情、生情,在六年级推行体育“走班制”,全方位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人。
智慧评价,创新多元助成长。学校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双减”与课堂提质的相互促进,让每一段成长都清晰可见。通过改革和创新地方、校本、综合实践评价体系,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价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认可。
作业管理重效力 社团活动激潜力
学校本着“精细管理、精简作业、精准服务、精品社团、精彩纷呈”五项原则,构建了“作业辅导+卓雅社团”的课后服务模式,让学生乐享课后的幸福时光。
精搭营养“作业正餐”,分层设计减负担。学校实施“基础+提高”的分层作业模式,倡导作业设计“精、准、实、活”。各备课组精心研究设计作业,实行先周备课、先周设计作业、教师试做作业制度,筛选每个作业蕴含的知识点。同时设置了“班级作业协调员”“每日作业”公示栏,对班级作业数量及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建立校内作业“联动机制”。针对学生遇到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教师及时做好答疑辅导,精准扫除“知识盲点”,引导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力求做到“作业不回家”。
精选缤纷“社团美餐”,多样选择享欢乐。学校充分挖掘教师潜能,盘活校内外资源,与家长及社会志愿者、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出彩四点半”志愿服务团队联合开发“卓雅”精品社团,擘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联动、齐心发力的课后服务新蓝图。
学校以“卓雅”文化为核心理念,设置了涵盖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五养”结合的“卓雅”精品社团共65个,实现了课后服务“十个一”(读一本好书、写一笔好字、习一项技能、学一门才艺、做一点运动、懂一些科学、传一项国粹、会一样家务、做一些实践、养一份自信),做到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怡情、劳动淬炼。
精配温馨“延时套餐”,精准温情重服务。学校设立课后延时服务“温情六点钟党员先锋岗”,切实解决部分家长无法按时接学生的难题。学校发放《延时服务告家长书》,为家长提供可选择的多个放学时间节点,做到放学时间人性化。
精排增值“活动大餐”,研学实践提素养。学校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开展红色爱国、绿色环保、橙色送温暖、黄色保安全、蓝色倡节俭、青色尚劳动等七彩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学校以活动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素养。通过校园科技节、艺术展演、书法进校园、围棋精英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内涵。
家校协同共合力 协同监督尽心力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不同形式向家长解读“双减”政策,呼吁家校协同形成合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
东港区第五小学将继续勠力同心把“双减”这道大题答好,让教育为兴趣、为梦想赋能,让学生在有温度的教育中全面发展、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