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瑶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走进小学美术教师这个岗位已经四年有余。四年,于历史的长河是转瞬即逝的浪花,于我的人生却是一段极其珍贵的时期。作为一名年轻人民教师,“成长”———简单的两个字,却意味深长。
远方不远,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心情写照。2017年的夏天,我如愿来到了日照市金海岸小学,走进梦想中的“情智教育”生活,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教育经验基本为零的我,只能凭感觉,摸着石头过河。辅导学生无从下手,课堂教学不够鲜活。我一筹莫展,觉得自己太差劲,每天都在焦虑和不安中度过。但是,梦想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我将自己的苦恼告诉当时一位搭班的老教师,她的法子总是特别多,总能把学生管理得“服服帖帖”。她告诉我:成功有成功的办法,失败有失败的经验。做什么事都要去试试,才能找到最得心应手的方法,当把脑子里的构思付诸实践后,一定要记录下来,用了什么方法,又有了什么成效,这些东西远比一个构思、一个办法有价值得多。她的话让我领悟到多行动、善思考、勤反思的重要性。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开始沉潜到课堂中,通过课堂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叩问自己,我思考如何帮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如何为创设最佳的教学去寻找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等,沉潜的结果是我开始“渐入佳境”,我的课堂从无趣变得生动,从手足无措变得有条不紊。我想,带着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去反思,就像李时珍尝百草一样,一旦找到,能够对症下药,有所效果,内心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日有所获,那是梦实现的地方
2018年,我进入了科室繁忙的工作中,同时在专业方面,从研究课堂走向了研发校本课程,科室工作和专业发展齐头并进。利用自己所擅长的艺术领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民间传统美术为方向,在短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了具有特色传统文化的“布老虎工作坊”,将地方的优秀文化与美术教育结合,通过开展以中国“虎文化”为主题衍生出的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这一课程作为学校的校级特色校本课程研发项目在东港区中小学美术工作坊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且多次在新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代表团来校交流学习、采访中,作为校级推荐的研发课程进行展示,获得了赞誉。看到这些成果不断生长出来,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我兴奋极了,但更让我兴奋的是,我总结出了课程研发的方法———做调研、做计划,实施,编写教材,整理资料,开展评价,撰写论文……我的特色校本课程先后取得日照市优秀校本课程设计优秀案例一等奖,撰写的论文《针线起落间,斗转已千年》在日照市小学美术学科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在2022年获评日照市市级艺术实践工作坊奖。
刚走进教育岗位时,参与辅导学生书画类比赛每次都很认真,成绩却不突出。于是,我开始研究绘画主题内容、技巧,通过查阅大量的获奖作品,进行一一分类,寻找规律,总结获奖作品的共通之处。终于,在2018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画比赛中,我辅导的一名学生荣获日照市唯一的一个全国一等奖。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只要用心研究,掌握方法,坚持下去,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这几年,我迅速开始成长,获得了“校园十大影响力人物”“东港区师德标兵”“东港区教育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东港区优秀教师”“东港区中小学美术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些荣誉背后有汗水,有泪水,此时此刻,我听到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以梦为马,那是梦绽放的地方
热爱教育,热爱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它能让我善于思考、乐于钻研,帮助我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短短四年的教育生涯,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丰富自身的知识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仅有靠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我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让梦想绽放光彩。
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爱我的孩子们!坚守一方净土,用爱写好师德。作为年轻教师,任教之路任重而道远,保持初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作者系日照市金海岸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