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德凝 通讯员 荀浩 报道
本报讯 “今天多亏了这个小伙子,没几分钟就把全村的省系统核酸采样码全部生成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5月4日,岚山区碑廓镇碑廓一村疫情防控专员宋艳高兴地说。
宋艳所说到的小伙子是张家店子村的赵相宾。赵相宾是青岛大学刚毕业的一名大学生,今年春节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村里招募年轻志愿者,听到消息后赵相宾立即报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赵相宾在大学期间就喜欢钻研,平时对软件编程比较感兴趣。4月30日,在镇上参加了省系统核酸检测培训后,细心的赵相宾发现省系统不支持市核酸二维码、身份证、健康码,需要重新用小程序生成二维码。这对各个村的核酸检测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年纪大的人群,用小程序生成二维码比较困难。于是,他扫描了测试的二维码,发现它的数据由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经过简单转换拼接构成,就萌生了通过用编程语言提高二维码生成速度,让今后的核酸检测更快一点的想法。
培训结束后,赵相宾立即着手进行研究,经测试,软件性能基本稳定。为更好地消除可能存在的未知漏洞,该镇党委协调镇卫生院提供数据,经过反复实验,全镇3万余人的核酸二维码生成完毕。通过5月4日的区域核酸检测的实际使用,这些二维码完全符合省系统的要求,检测效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