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考察规划村庄农田现状,提升水利设施,扩宽生产道路,两城街道村干部主动作为———
全媒体记者 张文豪
通讯员 刘光玉
“再也不怕内涝了,而且现在大型收割机也能进去了,感谢村‘两委’能把这事办成。”5月13日,站在自家地头上,看着新修的排水渠和加宽的生产路,山海天两城街道红旗村的张世轩难掩心中的喜悦。
张世轩所在的地块,位于青岛日照两市交界处。因上游村庄水道改变,致使原有排水渠行洪能力不足,一旦遇上降雨量大的年份,红旗村、安门庄村、竹园村成片耕地内涝严重,庄稼收成减产。
“地里积水最深时能达到半米,下地干活得穿雨鞋。”红旗村老党支部书记张有禄回忆道,生产路也因村民耕占和缺少维护逐年萎缩,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只能靠人力运输物资,费时费力,“有些人干脆就让地荒着不种了,或者在地里栽种树苗减轻损失。”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力守好百姓“粮袋子”,2021年秋,换届后的红旗村、安门庄村、竹园村三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坐在一起商量对策,最终决定——— 修渠、修路,彻底解决内涝问题。
各村排水渠根据走向和水流量大小等因素,设计深度1米至1.5米不等、宽度1米至2.5米不等,主要生产道路4米左右宽,水最终将排入芦沟河内。
今年4月份,三个村分别又召开了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征求村民意见,对修渠占用土地的农户做工作说明,并按要求向两城街道党工委做了村级事务重大事项汇报。
由于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工程支出是个不小的难题。“先想办法把工程干起来,费用问题慢慢解决。”村党支部书记们意志坚定。
对沟渠、道路的挖掘和修建占用两侧农户的土地,三个村商议决定,不论涉及各村户数多少,全部平分拓展距离,并告知全体村民。
“我非常赞成村里这项决策,我自己一亩的地挖去了近三分之一,但现在修渠损失事小,能解决问题才是根本。”面对担心占地公平与否前来询问的村民,张有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4月16日,三个村水渠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工。为了增加工作透明度,各村施工前都划定了施工白线,施工时欢迎村民现场监督。
得益于三个村的村“两委”班子的团结和前期工作的扎实,村民们纷纷主动清理自己田地周边设施,保障工程能快速安全进行。红旗村张治收伐掉了50余棵影响沟渠开通的柳树,张世春砍掉了20余棵海棠树,安门庄村的王家会有白果树和看护房阻碍生产路的修建,也都主动拆除……
5月1日,所有工程完工。拓宽沟渠挖出来的土,各村用来垫高道路,有些农户想用淤泥,村里就给他们放到地头。不少党员主动帮着干活。
“15天就能完工,要归功于老百姓的支持,让我感动的是,他们自行拆除的设施都没要求赔付。”安门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联说。
三个村修渠、修路工程共修建水渠和生产路分别为4.1千米。
“工程建成了,后期维护更关键。”王金联告诉记者。三个村分别制定了沟渠每户负责制,个人地头自己保护,沟渠两岸互相监督,禁止往沟渠里乱扔垃圾,不准私自填土,发现后可以直接联系村党支部举报处理。
两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对三个村联合提升沟渠、生产道路的做法十分支持。“街道将采取年底考核加分的方式,为这三个村的村党支部记功,并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帮助,引导存在农田生产问题的其他村庄提升改造。”两城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王圣文表示。
如今,这片位于两市交界处两城街道的40余公顷耕地,将全部因为排水渠和生产道路的修建而受益,惠及农户49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