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青春与活力共舞,细致与干练并存。他是艺术教育的热爱者,他是梦想的践行者——— 他就是地平线艺术学校央清部的教学校长王成龙。
“坚持做好艺术教育,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成龙充满着热情和阳光。对王成龙的第一印象,关于工作,他总是全情投入,仿佛有着用不完的活力;关于生活,他始终积极乐观,让师生亲如长兄。他既在课堂上向学生散播知识与温暖,也在向老教师学习经验。他说:“做老师必须要有时间的积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时代、和学生共同成长。这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圣、崇高的职业。”
在王成龙看来,教育是美丽的,是与学生们精神上的沟通,也是彼此之间灵魂上的交流,他深知其中责任重大。所以,在10余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始终将“高尚的师德、丰富的学识、不断的学习、满腔的赤诚”作为衡量自己的准绳,先育己、再育人。
“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与灵魂。”2018年,王成龙回到老家日照,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任职于地平线艺术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育。初登讲台之时,和很多青年教师一样,王成龙也遇到过一些看似“难以解决”的情况———来时,王成龙本以为学生都是一群有着扎实美术功底、高水平专业素养的孩子,然而上课的第一天,他才发现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是零基础的学生,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是有点基础的。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学生,这让他感受到失落。他发现自己精心备好的课程完全不适合这群孩子。当时令他感到很迷茫,不知从何教起。
课后,王成龙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教不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于是,他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基础、接受能力的强弱等,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积极向学校的老教师们请教。他觉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低谷,也是很好的“养料”。于是,他决定因材施教,要把“零基础”的学生培养成美术“尖子”。10余年,他先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专业类美术学院输送大批优秀学生。
王成龙的课上,他喜欢带着孩子不自觉地进入创作。“进入创作的第一步就是根基,而素描的开始取决于你思维的起步。怎么开始?如何下功夫?在有基础之后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份创作。他要求学生把根基扎稳,于是,他带着学生们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记录下这堂课的关键之处。一位同学记录下他听到的重要词语:基础、扎实、思考、创造。
“上美术课,不要照着葫芦画瓢,每一堂素描课都是新的。”这是王成龙在课堂一再提及的。抛弃掉顾虑和束缚,每一笔的处理,每个线条的力量,怎样保持简约而淡雅,怎样打破已经固化的模仿,这些都是带给美术生最美好的时刻。
班里的魏同学很喜欢画动漫,美术功底也是不错的。集训开始之后,王成龙单独给他制定了考学规划。刚开始,他还是有点偏科,色彩科目也许受动漫上色的影响,一直没有起色。于是,王成龙与色彩老师通过不断的修改教学方案,狠抓素描科目的造型能力,最终,魏同学收获了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校考全国100名。
“我感觉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与学生在一起,王成龙能感觉到莫大的快乐,能与学生碰撞出艺术的火花。“我自己热爱艺术,也想带着孩子们去热爱他,不仅仅是把这当成考大学的方式。”
“不管是怀揣美院梦想,还是想通过美术进入本科类院校的,每一个孩子都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从事的行业肩上的任务跟每一所高中一样艰巨。”半年的集训期,王成龙带领着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式的教学、高强度的学习过程中,既要走好教学的每一天课程,也要不断的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唯有热爱,才能坚守。”对美术,对教师职业,王成龙都是如此。他把这份信念倾注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在美术课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美的存在,有发现美的眼睛、表达美的情感、创造美的能力,这是美术老师在教学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