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
适逢瑞兽之年,喜事连连。这不,表妹志芸来信,邀去渭南做客,因其儿子结婚,接信的我,心中尤喜。一喜自小失母受苦的小妹,今日生活好了,儿子成婚立业;二喜有缘去华山一游,以遂多年登山之愿。于是,携妻伴友一行八人,正月初八出发,五莲站上火车,初九早晨便到志芸家。在渭南,除了参加婚礼,就是爬华山逛西安走壶口。
下了火车,出站不远即到志芸居处。她的楼房离火车站不远。在有生产队的年代,那时渭南城小,这里还是一片荒坡。今日,成了繁华区的此地,家门口的路也改称华山路了。
早饭早已备好,匆匆吃罢,我便请贠妹夫开车到渭河边一逛。多年前,见西安的《美文》刊有渭河水灾的消息,说建三门峡水库时,苏联专家设计大坝不留出沙口,库淤水涨,那年雨又大,河成地上河,淹了地浸了庄,那灾闹得有些险乎。为此,《美文》还颇为黄炎培老先生的儿子说了几句公道话,先生的这个儿子是水利专家,他坚持大坝留孔放沙,与苏专家唱了个反调。
停车渭河南堤,见岸边仍荒草萋萋。东望河面,堤内宽约一公里的河道,细流处不足二十米,这条经天水落下的黄河主流已不见当年大河之气势。有几位钓鱼者,耐心坐在河岸边,等待着猎物上钩。西望,一桥南北飞架,车辆如流。贠主人说,新桥长约六华里,旧桥已炸去。东望河道,如今只见几根残桩立在水中。感叹着今日的巨变,陪游的贠老弟说,这里也要建一个大公园呢。你看,岸边已砌成几个石台,为孩子们建了游乐场。这些都是开建的信号。热爱故土的主人,平常的绍介里流露着骄傲。从河底回南堤上,见堤下有一大块华美的立石,上刻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诗,成了未来公园的主题词。待河川水绿花红的季节,可以劝君更尽一杯酒,但已无了西出阳关的悲凉。
渭水之滨的景是美丽的,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诗人便在这里吟出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久的将来,渭河两岸的颜值会更高。长河有了公园,春有柳丝飘绿,夏有河水伴唱,秋有艳花赏,冬有雪钓。城里人有了一片休闲福地。
岸北的开发区,估计地面不会太小。桥北的立柱上,就写了两句鼓舞人心的口号。新区刚开发,厂房尚不多,入目的多是小村小镇旧观。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这里应是高楼林立,厂房连片。回城途中,从渭南北站路过,所见的这个高铁站,楼高且阔,不亚于大都名站。
泾渭分明的渭河,美景可期。与贠弟小约,待来年河涌绿波锦鳞吐月岸柳悬丝之日,当与其共钓渭河春晖。
游华山
游华山,走的是西线瓮谷。汽车先是爬山穿洞,沿谷溪弯曲上行,崖下溪旁,不时见有几户人家,多土屋旧居,新居多开小饭店者。仰望谷山,少见绿树,入目者多峰插半天,崖陡壁削,悬石欲落,让人担心稍震即塌。车停谷中平坦场,上行台阶三大层,方到城门鼓楼式的索道站。乘小斗车上行,人飞天上,脚下险山怪石深谷,目移画片万帧。东行,中转站再上东山。到西峰一山洞,下斗车,登西峰。
西峰,海拔近两千一百米,在华山群中属亚军级峰。登石阶山路,边多古松。转西行,山脊路窄,人如过鲫。
半山平坦处,建一古式新筑,额未书名,柱没上漆。近峰顶的碧云宫,仍红妆夺目。足行处,路边巨石上,多古人石刻,字或大或小,龙飞凤舞,让人闻到了华山特有的墨香味。
云宫门右,有一石洞,名曰莲花。洞顶光石上,立一翠松,老而茂,似莲花之蓬,让人称奇。此洞为古代修道者所开无疑。洞口挤了一排照相的少男少女,听说这个山洞,还是不少年轻人举办婚礼仪式的理想之地呢。舍身崖边的铁索链上,就挂满了众多恋人们的同心锁。
出云宫,攀铁梯,上峰巅。山高风大,登顶游人尚不多,多是一些摄影者。如今的行者,人手一机,或长或短,或他拍或自拍,个个成了摄影家。立巅眺望,胸阔心雄,见西峰四周苍山如海,奇峰似削,中峰半腰的石瀑如水流,那浩然大气不逊于泰山。
沉香救母,这个让人心生喜欢的故事,就发生在华山。他救母的劈石处就在此峰。孝行天下,德润心田。在诚倡孝道的今天,这位年轻人的壮举,或许能为今日那些少情寡义无有孝心的众生洗心添德呢。
北行,见一剑形碑,为杨虎城所立。当年,为解救民族危难,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是尽了心力的。他们为了大义付出了一生的代价。听表弟说,至今西安古城里还留有这二人的旧居,让人心慰。
登山的日子,还在旅游的淡季,但登山的窄道上人仍如织,待点拍片的人不见少。坐坡石南望,二峰耸立,一为仰天池,一为孝子峰。听说,仰天池,山顶一池有水,旱天不干雨沛不溢。孝子峰,自然与沉香有关。那峰上的炼丹炉,怕是驻山的道教元老们炼丹的宝地。丹成否,能否长生不老,今日的道外人已是无从知晓了。因了我们这支登山小分队中,翁媪过半,行军难度大,此二峰,也仅让双目饱餐了一番,便依依惜别。
别了,云台峰,我不会着棋,更不会论剑。东峰观日亦无了机缘。落雁的南峰,吓人的长空栈道,韩愈投书处的阴影,仍让人却步。既无勇气自己去行走,那就日后看看勇敢者拍的照片,以补其憾。中峰玉女姿,隐身在华山中,外来客怎识那美山的容颜。只那北峰,当年解放华山的战事就发生在此地。因了少年时看过智取华山的电影,对这山之险印象极深。1949年,解放军登天险围剿国民党残部于山上。听表弟说,那儿立了一座纪念亭,以让后人不忘过去打天下的日子。
下山,仍乘缆车。云头落地,走原路回华阴城。见街心广场上,立一宝莲灯城雕。
玉泉院,在上山之前逛了一圈,真的是走马观花。这个在全国也有点名气的道教大院,大门口外广场上的陈抟卧像,雕得神气十足。名山佳地卧神仙,整日善男信女来访拜,没有了希夷谷里修炼的寂寥。今日的老祖确是福分不浅。
自古华山一条路,旧日登山,是从玉泉院出发。徐霞客游华山,曾在山中住了两宿,连少华山也去过,滞留了四五日。这位旅行家,吃苦探险,让车游的我们佩服之至。
走壶口
去壶口看看,是表弟志建的主意。我想也是,从山东日照去趟壶口,要过济南,横穿河北山西二省,到陕晋交界处的壶口,路有多远呀。
吃罢早饭,过渭河长桥,越野车在平原上如飞。经大荔澄城合阳过韩城,望见有司马迁墓的小山冈,在车外一闪,惜不能一拜。
出韩城北行,路边一村曰党家。见有牌介绍,该村为古民居保护区。古村应保护,留点乡愁,国人有了共识,此为一喜。
走龙门,沿黄河岸边公路北行,两岸夹山,山几无树,土石褐色。黄土盖冰,大河无声,一片寂寥,哪里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
近午,找一饭店,饮汾酒吃刀削面。后乘车北行,不多时到壶口景区。来此地的游人不少。近一华里的河面,虽已立春,冰厚仍约两米,冻并未全解。过河内小桥,行人踏冰而近瀑布。过河半,耳闻轰隆声,渐近,见宽约四十米的河水下泄,飞雾冲半天,游人围而观之。摄影者难寻几秒钟的人隙间,抢拍壶口瞬间的雾飞雷嗡。在人群里,面迎雾雨,我从西挤到东,期看壶口全景。出围而登近壶口的高台,见今日的壶口瀑布,黄水跌崖,吼声如雷,那气势自是惊天动地。
河内的空地上,有几位牵毛驴驮花媳妇的陕北老汉,在招揽着生意。岸东的小摊上,多卖大鼓小鼓者。
回途,走宜川,穿山洞,沿溪谷,过黄龙山森林区。这里植被甚好,是延安地区绿化典型。南行富白,看村庄民居,似入小康区。过渭河长桥,见城里春节的灯火一片辉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