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潇
农村消防基础薄弱难题如何破?
“近年来,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创新突破,聚焦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安全意识不强、家庭火灾隐患突出等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在着重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和消防救援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洪震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全市农村火灾“四项指标”逐年下降,乡镇一级消防救援力量接警到场时间较此前缩短56%,工作经验被国家消防救援局向全国推广。
创新为引 多措并举凝合力
“大叔,平时要注意安全用电,现在换上了新的电线,您放心使用,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我们。”在五莲县洪凝街道小古家沟村尹玉祥老人家里,消防监督员临走时跟老人叮嘱道。
为解决乡村消防安全工作“没有腿”的问题,日照在全市挂牌成立55个乡镇(街道)消防监督工作站,明确110名事业编制人员专门从事消防工作。消防监督工作站是消防监督力量在基层的延伸,打通了消防安全工作在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消防安全,2018年10月,日照印发《乡村振兴专项实施方案》,将农村消防安全“十个一”创建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统筹推进。
为避免农村家庭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日照市将农村房屋财产火灾保险纳入全市民生综合保险,实现农村消防安全工作从灾前预防、初期扑救,延伸到灾后救助上,增强了灾害风险抗御能力。
固本强基 筑牢农村“防火墙”
“多亏了这个‘家门口的消防站’,要是有草垛、大棚着火,俺们村里的消防志愿者就能扑灭,现在住在村里,安全也安心。”提起村里的微型消防站,东港区陈疃镇南鲍疃村村民潘海龙高兴地说。
为破解农村消防基础薄弱、处置火灾“到场慢”的难题,近年来,日照下大力气建设乡镇驻地消防站,通过以临近2—4个镇为单元建成中心站,按二级站或小型站标准建成乡镇消防站,实现了每个镇、村均有消防救援力量和必要的灭火救援装备器材。充分兼顾民房火灾、山林火灾及抗洪排涝、地质灾害等应急救援,一张张360度无死角的“消防安全网”在一个个乡镇铺开。
“如今,陈疃镇已打造‘5分钟消防救援圈’,一旦接到火警警情,救援站将与着火村居消防队及周边消防队实现联防联动,保证‘小火不出村、大火不出镇’。”陈疃镇消防救援站负责人告诉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照新建消防站25个,执勤消防站由2013年的9个跃升至35个,各类消防车由47辆增加到189辆,新配各类器材装备近4万件(套),基本实现了城乡消防站布点均衡、全域覆盖,专业消防救援力量覆盖率位居全国同等规模地级市前列。”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宋金骏介绍道。 2022年,日照各区县、功能区为4160余户农村困难群体更换了电气线路,莒县、五莲县、高新区为540户农村独居老人居住场所安装了独立感烟探测器。
《日照市城乡消防水源设施管理规定》施行至今,全市农村和乡镇工业园区新建取水平台112处,建成消火栓441个,消防救援效能极大提升,进一步筑牢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
防患未“燃” 消防宣传进万家
“大娘您好,这个插排不能直接放在沙发上,‘小太阳’也不能一直插在插排上,不用的时候要记得及时把插头拔出来。”莒县招贤镇北黄埠村,消防志愿者正在帮刘大娘排查家中火灾隐患,并向当地居民讲解日常防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小常识。
敲门一家、宣传一户、带动一片,消防宣传进农村,“敲门入户”送安全,像这样的消防宣传“敲门行动”,已在莒县20个乡镇(街道)同时开展。
为确保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日照市各消防站不仅是应急救援力量,同时也是消防安全宣传队和火灾隐患巡查队,肩负着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开展消防技能培训并组织疏散逃生演练的重任。
近年来,日照积极开展消防宣传“进农村”,截至目前,已按照“市区有公园、乡镇有广场、村庄有长廊”模式,分层次在市区、乡镇、村庄建成消防宣传阵地207个,发挥消防站“三队合一”作用,印制并发放农村消防宣传资料12万册;开展宣传活动230余次,开展灭火演练120余次;扩大消防志愿服务队伍,拓展服务阵地,累计服务农村群众达16.2万人次;各村居社区为全市农村1.6万余名“鳏寡孤独”群体建档立卡,成立消防安全“邻里守望”互助小组3.2万余个,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