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夏庄镇做足“疏、转、联”文章,构建起高质量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有解”思维解出社会治理“新名堂”

  开栏的话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运用“有解”思维破解社会治理各类难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即日起本报刊发“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建设在行动”系列稿件,充分展示平安日照、法治日照建设所取得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以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日照篇章筑牢平安根基、注入法治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李敏 秦钊 报道
  本报讯 去年以来,信访数量较同期下降80%,市交办31件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是什么赋予了莒县夏庄镇如此强的镇村矛盾吸附化解能力?
  4月4日,一场春雨沁润了夏庄镇夏庄二村。
  一大早,村调解员薛彦莲就冒雨赶到了村民老韩家中。“老韩啊,你是咱村出了名的孝子,为让老母亲家门前有个好环境,打热线反映,让人挺感动的。但是这一回,你想想,是不是有点冲动了?”听着窗外的雨声,薛彦莲和老韩坐在炕头唠着。“确实有点,当时没想那么多。”老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因为母亲家斜对面新放置了几个垃圾桶,护母心切的老韩一激动就打了“12345”热线反映。村党委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挪走了垃圾桶,并派薛彦莲来做思想疏导工作。
  在夏庄镇66个村,像薛彦莲这样的调解员组成的调解小组已经实现了全覆盖,更有378名村级网格员24小时在线,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在润物无声间畅通了。
  将村事村务、邻里纠纷等群众心中的“不痛快”,摆到“桌面上”,让群众把事说透,干部把理讲透,在夏庄镇,不仅有村调解员,还有“圆桌夜谈”工作制。
  “圆桌夜谈”要求镇领导干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到群众家中“走亲戚”,大家坐在一起拉家常、解答疑惑。去年以来,321次夜谈收集社情民意275件,实打实地架起了干群“连心桥”。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问题“有解”思维。近年来,夏庄镇在“疏”字上下功夫,抓实矛盾排查化解、初信初访办理;在“转”字上求突破,强化“网格员+党员巷长”模式;在“联”字上出实效,搭建联合办公平台,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的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
  “村里进出车辆比较多,要是安装个减速带就好了。”去年12月,小窝疃村村民杨茂友将这一诉求反映到镇“社会治理服务平台”小程序里。后台受理后,减速带很快就安装好了。去年以来,该平台处理解决332件诉求,群众满意度达到95%。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合法合理诉求,夏庄镇以“有解”思维解出的“新名堂”还有不少。在各种“新名堂”的推动下,这里的基层社会治理正持续向纵深推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有解”思维解出社会治理“新名堂”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