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森林消防队伍防灭火工作侧记
全媒体记者 迟锐 通讯员 郝倩
“防范胜于救灾、隐患险于明火”。森林防火期内,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森林消防队伍未雨绸缪,紧紧把握主动权,坚持“靠前驻防、以防代灭”的思路,在人防物防技防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致力于打赢全年森林防灭火攻坚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前置布防 多点发力
建在丝山山腰的山海天森林消防队卧龙山分队前置驻防点,是全年森林防火期内,丁兆荣与队员们的“家”,自去年11月开始,他和防火队员们就在这里驻防。
“特殊时期,我们队伍每天分两班岗去林区巡护,夜里风大的话也要上山。”丁兆荣说,在常态化林区踏查过程中,队员们需要携带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等装备对防火隔离带进行及时清理,并同步查看林区水源、进山通道、护林围网、消防设施等,为防火预案修订做准备。
“要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坚决扛起防灭火政治责任。”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山海天消防救援大队党委第一时间召开防灭火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全区森林防灭火形势,对防灭火任务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聚焦卧龙山系、驻龙山系、森林公园等重点林区和高危火险区,山海天森林消防队统筹用好现有力量,及时增补卧龙山分队、驻龙山分队和森林公园消防站防控力量,开展24小时全天候动态巡护,形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的“两点一站”力量布控体系。在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这些站点主动配合应急管理、林业等部门大力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行动,对山区、林区的重要设施、周边村庄、景区等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
专业储备 实战提升
扎实的体能储备、过硬的技能应用、优秀的临场反应和密切的协同配合是队伍圆满完成灭火作战任务的客观要求。驻防期间,山海天森林消防队伍除了常规巡山熟悉外,还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日常灭火技能、体能训练。
以大练兵、大比武为牵引,驻防队伍遵循从严从难的训练方针,采取科学组训、严格施训的方法,持续开展串联泵引水上山灭火操法、编组协同作战、特殊地形灭火等操法训练,充分考验队伍人员集结、登车秩序、装卸机具、队伍行进、扑救林火、紧急避险等能力掌握。该站先后5次参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无预案森林火灾拉动演练,实战化检验驻防队伍综合能力素质和应急响应能力。
在森林公园消防站,经过保养的灭火机具整齐码放在装备间的器材架上。该站指导员范鹏表示,驻防队伍严格按照“两严两准”标准化管理,全天候进行技能、体能各项训练。在整个森林防火期内,森林公园消防站实行“日三练、周考核”机制,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项训练、技术教学,确保一旦有突发火情,队员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携装出发。
专群合力 纵深防控
“从体技能训练、队伍纪律意识到灭火机具使用技巧等方面,我们的景区扑火队在每次业务培训中都受益良多。”日前,结束培训后驻龙山风景区专职扑火队队长秦志伟对山海天森林消防队驻龙山分队负责人郑学军说。
注重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是山海天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的关键。山海天森林消防队伍在全年森林防火期内,除日常林区踏查、防火宣传、灭火任务外,还担负着林边村、景区等专职扑火队伍业务培训工作。
从景区专职扑火队到各村专职防火队,驻防队伍结合各个应急处置队伍实际,开展装备实操、灭火操法和队员协同作战等专业技能培训。此外,驻防队伍积极推动多部门应急响应,参与开展区级、街道等联合拉动演练,检验森林防灭火协同实战能力。
山海天森林消防队还借助无人机和指挥中心高空瞭望监测预警平台,对辖区全部林区实行空中巡查、监管和红外热成像预警,实现火情看得见、力量能指挥、灾因能追查,形成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做到“人防物防”同步驱动。
3750人次巡查,795台次车辆巡护,16020公里踏查……今年以来,山海天全体消防救援人员正在持续用实际行动,保护辖区15.33平方公里的青山密林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铿锵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