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荷塘秋韵
  

孙善光
  有一段时间没去五莲县洪凝河边那片荷塘了。已近中秋,荷塘里的荷花大都已经枯萎,只有零星地几株还立在水面,看起来有些萧条。昨日的风光去哪里了?我不禁感慨季节变化的无常。
  仿佛还在眼前,盛夏时节这片荷塘还一派欣欣向荣,荷花直直地挺出清丽淡雅的花朵,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几日清晨,我光顾流连于此,看荷莲竞放、水韵荷苞。这里荷塘的规模虽无法跟济南大明湖的相比,但是,荷塘穿插在河中,荷花配以睡莲、菖蒲、苇草,便成了艺术,色泽与香气令人感动。我曾观察过几株荷花,初出水时含苞待放,三两日色淡,四五日开始闭合,又几日便开始脱离。
  荷花从含苞待放到枯萎,不过一个多周,一支支莲蓬这时旁逸斜出,结出了青翠的籽实。如今荷花繁华已过,看眼前这些枯荷随风飒飒作响,安静地浮在水面,就如风烛残年的老者,留恋着这个世界,不肯隐去。事实上,当它们铅华褪尽,谁还会去刻意留心观察这些枯荷,为它们曾经的奉献而投以致敬的目光?它们全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任自己问心无愧地来过、美丽过。
  面对枯荷,我先是伤感,继而淡然,不为别的,只为它们曾经的美艳,只为它们的坚贞。我想起了宋代苏轼的一首诗《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眼中的枯荷无疑是美的,美到你回味,境界全开。李商隐在孤寂时,听到雨打枯荷,发出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诗人的眼里雨打枯荷不是伤感,而是别一种美,他留给人的是视觉、听觉、触觉的审美体验。心中落魄,枯荷自是苍凉;心若淡然,枯荷自是从容。
  荷的春之青涩、夏之繁华、秋之残败,无一不是一种美。一片叶子,一朵花,一个含苞的蓓蕾,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经历过自己的朝朝暮暮、风风雨雨。每当秋雨涨池,荷花水涨船高一般,似乎蕴含着无穷的能力。荷花柔弱的茎可长可短,任多大的风雨,都无法撼动它的根基。
  自然的风物便是自然的诗,在瑟瑟的秋风中荷虽空寂,却能怡然自得;虽是清冷,却依然气象万千,这就是荷之气度!世上之事本就难以解说,能屈能伸方是生存之道。花开花谢,本是自然之理,又何足叹息?只有盛开过、沧桑过,才能有所积淀,拥有当下波澜不惊的安然。看荷识荷,方能悟透人生。当前行的道路注定要惊涛骇浪,那就要去锤炼勇气;当内心已无所畏惧,就要去征服天地;当站稳脚跟,就要去追求梦想。
  人与自然的切近,荷塘里芬芳的荷花是一种维系。诚然,满池枯荷在河中静静地伫立,青黄辉映,不也是一幅画吗?满池枯荷,在人声俱寂中,不也是一首诗吗?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衰老的,就如枯荷让人追忆,给人遐思。
  这片荷塘初建之时,始建者或许是为了改善水生态,美化河流,不知他们是否意识到此举带给人的是怎样一种安逸和祥和?是否意识到人们安逸、祥和的生活中充盈着怎样的一种幸福?在池塘一边的标识牌上记录着这片水域综合治理的历史,始于2010年。修建荷塘不仅改善了水生态,也造福了民生。
  几个老者在荷塘附近挥动着钓鱼竿,上下翻飞,不时有鱼儿上钩被俘获。河边垂钓的老者与枯荷一样别有风采,与荷塘水韵相得益彰。荷塘边白鹭、白鹳和几只黑水鸡、小野鸭,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叽喳鸣叫,仍为枯荷增添了不少生气。
  看过枯荷,想着它们既来过,荷香不会凭空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青蛙跳上过荷叶,金色的鲤鱼跳出水面吃荷花,不管传说真假,荷在水中,人在荷边,人、水、荷以及众多小生灵,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这里还有一些未知的故事需要讲述。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副刊·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荷塘秋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