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从十指“弹琴”到“一键”操作
——翻车机司机见证的日照港转型发展成果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通讯员 刘言言
  “1#翻清扫班长,请问现在可以作业了吗?”近日,在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1#翻车机操作室,翻车机司机杨洪格正一手拿着对讲机与现场清厢人员沟通,一手放在操作按钮上随时准备开始作业。
  在杨洪格正前方是一张长约3米、宽约1米的操作台,上面密密麻麻分布着100余个操作按钮、指示灯及3个操作手柄。进行翻车机作业时,需两手同时按下多个按钮,就像“弹钢琴”一样。多年的经验,让杨洪格对翻车机操作台了如指掌,能够快速熟练地精准操作。
  1991年,杨洪格从学校毕业后,入港从事工段机修工作。3个月后,他的岗位调整为翻车机司机,自此他便在这个岗位上扎下根,一干就是33年。
  初次学习翻车机操作时,老师傅的操作看得杨洪格眼花缭乱,“一个班次下来,什么也没学会。”为了尽快适应岗位,他立志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翻车机操作。上班时,他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把老师傅说的操作要点、常见设备故障及处理方法详细记下来。工余时间,他便拿出笔记复盘总结,还自己手绘了一张操作台草图反复练习,很快便熟练掌握了翻车机操作及简单故障的处理。
  一次作业过程中,杨洪格按下操作按钮后,2#翻车机却没有动作,根据以往的操作经验,他初步判断,应该是某个环节设备出现故障了。此时,后方还有许多等待卸车的车厢,为了不耽误生产,他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自己也迅速前去查看设备情况。通过摸排,很快便发现是定位车牵引钩头脱落。由于牵引钩头重约70斤且安装部位空间狭小,安装过程困难重重。杨洪格积极配合维修人员一起安装,冬日的夜晚寒风凛冽,他们却在争分夺秒修复设备的过程中,出了一身汗。50分钟后,他们成功修复了故障,保障了作业的顺畅进行。
  “设备就是饭碗,参与故障抢修也是我们翻车机司机的责任。”杨洪格说。在没有作业任务时,他不仅与同事一起为翻车机进行润滑、除油污等保养,还会逐一检查各个设备“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精心呵护下,石臼港区东区1#、2#翻车机已安全运行40年。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日照港智慧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翻车机也在不断迭代升级。2019年,东煤南移工程投产运营,在石臼港区南区翻车机房配备了全新机型的翻车机,实现了翻车机设备的智能化运行。
  宽阔敞亮的操作室、实时显示的电子大屏、电脑操作工位……第一次走进石臼港区南区翻车机操作室,在东区干过传统翻车机岗位的一公司翻车机司机张永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不同于传统翻车机操作的十指“弹琴”,在这里,所有作业流程仅需轻轻点击鼠标便可“一键”操作。传统翻车机新手司机需要经过近一年的学习训练才能独立顶岗,智能作业模式下,张永民半年内便实现独立顶岗。
  操作方式的转变,让翻车机司机有了更多的精力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现在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日常检查维护尤为重要,只有时刻掌握设备的情况,才能确保出现故障第一时间处理,把故障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张永民说。除了每天上班前对设备的常规检查外,在作业空闲时间,他仍然保持着转现场的习惯,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谈及智能化带来的改变,张永民感触最大的是翻车机摘钩及清厢的自动化。过去,火车卸车需要人工摘钩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一站就是一整天。如今,得益于港口自主研发的翻车机摘钩机器人、清车机器人,翻车机司机坐在室内一键启动作业,对位翻车机后,摘钩机器人精准识别车型,进行自动摘钩作业,翻车后的空车厢由清车机器人自动清扫,彻底解放了作业人员双手,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作业效率。
  从十指“弹琴”到“一键”操作,翻车机司机工作方式的变化,见证了日照港转型发展的变迁。但无论是传统作业还是智能化操作,奋斗是贯穿始终不变的主题,一代代港口人扎根岗位、拼搏奉献,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奋斗足迹。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交通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十指“弹琴”到“一键”操作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