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三资”盘活结硕果 陌上又见花开时

  全媒体记者 鲁晓凡
  春风拂过莒县峤山镇大石头河北村,30亩西梅试验田里,雪白的花朵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芬芳。这片曾因项目烂尾而荒废的土地,如今焕发出新生机,成为村民眼中的“希望田”。
  时针拨回三年前,这个坐拥绿水青山的村庄曾陷入两难境地。2018年,陌上花开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落地时,曾是村里的“明星工程”,带动就业、增加收入的效果立竿见影。
  然而,2023年项目方因资金链断裂,不仅拖欠村集体10万元承包费,还留下一片撂荒地,村民议论纷纷:“好好的地荒着太心疼!”“集体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转机来自镇里的果断行动。
  该镇三资专班联合司法所、法律顾问连夜梳理合同证据,通过诉讼和人民调解追回全部欠款。
  “追回的钱一笔笔晒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伙儿的气顺了,心也齐了。”村党支部书记单保田回忆道。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峤山镇积极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将这片山地气候数据送到高校“把脉问诊”,林果专家对镇域东部山区百年气候变化和资源禀赋分析,研判出适宜种植杏属李属等林果。经过积极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陌上花开项目原址设置了30亩的西梅试验田,一年的试种后,结出的西梅等坐果率高、饱满多汁、香甜可口,无论是味道还是色泽都是上等品,极大振奋了发展杏李产业的信心。
  科技赋能让土地生金。去年试种的西梅“一炮而红”,今年,总投资2000万元的峤山杏李科技产业示范园正式启动,2万株西梅、吊干杏新苗迎着春风舒展枝叶。
  据了解,该镇将继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打造集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杏属李属水果“育繁推”一体化基地200亩、联农带农种植基地200亩,引进杏属李属果树种质资源50种,形成以新优李属水果品种的引进、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为主,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人文旅游、农业旅游相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现代化农业科技综合体,弥补本地及周边市场果品上市时间和品类的空白,逐步打造成山东杏属李属水果种植第一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年产西梅、吊干杏、蜂糖李等750余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0余人。
  漫步田间,村民穆艳菊指着花海感慨:“去年这时候还长满杂草,现在连空气都是甜的。”
  更甜的是村集体的账本:新项目土地收益比原来多1万元,57份承包合同完成规范整改,22个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曾经凋零的“陌上花开”,如今正绽放出更绚丽的风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县域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资”盘活结硕果 陌上又见花开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