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洪
曹州牡丹甲天下,结缘牡丹,拥抱国色天香,那是何等的幸运啊!
每逢四五月份,五莲县聂家崖前村的“天香牡丹园”里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开正艳,吸引了大批游人,让偏僻闭塞的山村热闹起来。
唐人沈佺期有诗云:“崖留盘古树,涧蓄神农药。”古时牡丹统称芍药。这崖与聂家崖前巧合,此刻,崖前的百年牡丹也正在思念着它的故乡呢。
不用千里奔波,家门口也能一睹菏泽牡丹芳容,让人眼界大开。诗人,画家,作家,摄影家,一群群爱牡丹的人如期而至。朵朵牡丹绽放,吸引着善良爱美的山里人,也悄悄地改变着山里人的生活。山城市民发现,有很多讲究的人家,到了重要节日,或者有老人过寿,客厅里会有名贵的牡丹花增色添彩。小康生活里,多了牡丹的陪伴,真正的锦上添花了。正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山里的牡丹,让普通百姓每一个日子都能笑出声响。
“天香牡丹园”有三十亩之大,园主聂兰叶,早些年在县城打工做生意,靠厚道实在,赚了些银两。从小就喜欢养花,家中有一株祖上留下来的牡丹,一直伴随着他。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陪客户去菏泽赏花,顺便拉回了一些牡丹,除了自己观赏,还送朋友,赠亲戚。走亲访友送鲜花,少了些俗套,多了些高雅。于是他每年都要不惜重金,专程去菏泽牡丹园赏花、买花,一来二去,认识了一群花友,获取了不少养花知识。天道酬勤,聂兰叶慢慢成为山城五莲的“牡丹专家”。
日子好了,物质生活得到满足,自然会考虑精神享受,大山里养花、喝茶、欣赏字画的雅士越来越多。前几年,聂兰叶发现,牡丹花养植在普及的同时,因品种单一,档次不高,管理不科学,牡丹花往往养不好,让许多养花者颇为头疼,浪费了钱财,影响了心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太难养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原因。聂兰叶就和爱人商量,何不回老家整修一下旧宅院,建一个牡丹园,在旁边种上一片绿茶,平常可以邀约朋友雅聚小酌,也为将来养老做个准备。
媳妇是个爽快人,一拍即合。聂家崖前村前小河边的院落里就有了首批名贵的牡丹花。从县城回老家的次数多了,感觉回家的山路宽阔顺畅,路也近,人也亲。邻里之间和睦相处,聂兰叶两口子感觉开心,其心境与在波诡云谲的商海里赚钱有着霄壤之别。村里换届,动员他当村党支部书记,他考虑了一个晚上,最终下定决心:如果乡亲们需要我,或者能够为他们出点力,我愿把自己积累的财富和智慧用到乡村振兴上,一起共奔致富路。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范仲淹《西溪见牡丹》)其实牡丹可是大家闺秀,受不了丁点儿委屈的。用山里人的话说,不好伺候。爱美的庄户人家习惯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常见花,像月季、栀子、大石榴木本花以及菊花、鸡冠子花、马齿苋等草本花,生命力强,便于管理,老百姓认为“皮实”。家中栽种牡丹,那可是大户人家的专利,过去只有宰相家的槎河山庄、小尧村的探花府等地才有,普通百姓养牡丹是不开花的。聂兰叶认为,牡丹花也是讲究缘分的,过去牡丹娇贵、不好管理等是因为没有摸透它的习性,忽视了花的生长规律。他用心用情挑选品种,检测土壤,播种繁殖,病虫害防治等,聂兰叶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牡丹花上,如痴如醉,一天不去牡丹园心里就会不踏实。媳妇牟宗娟数落他说:“都快把牡丹当成老婆了。”十几年过去,他遍访了省内外牡丹名园名家,园子不断扩大,花越开越多,名气越来越大,花香越飘越远。
聂兰叶今已成“花痴”。聂兰叶呵护起花来,比绿叶更体贴周到。聂兰叶夫妇爱牡丹,如同爱老人、爱孩子。爱得愈深,就舍得花大价钱。累计投资已达650万元,选购的品种从十几个到几百个,数量从几百棵到上万棵。比较名贵的有鲁荷红、霓虹焕彩、肉芙蓉、海黄、葛巾紫、日月锦、乌金耀辉、首案红等。万物皆有灵性,一株株珍品,从鲁西南到鲁东南,跨越运河尼山,近千里迁徙,一定有环境差异。相处久了,也会产生感情,浇水、施肥、除草、喷药,精心呵护,一吸一呼之间,相互有了交流,有了依赖。聂兰叶悄悄地和牡丹对话,为它们唱歌,微风中,牡丹听懂了他的语言。曹州牡丹,没有离乡之感。
聂兰叶发现,松散的中性沙土壤,甘冽的泉水,昼热夜凉的气温,牡丹喜欢,更适合绿茶生长,村里又流转山坡地40亩种植绿茶,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形式经营管理。一花一叶,解决了山地种植农作物收益低,经济效益提升难,劳动力闲置等一系列问题。村民家门口就业,增加了收入,村集体也有了效益,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牡丹花园,凝聚了人气。牡丹花开,催开了灵性。来的人多了,也带来了消费,带来了山外信息。最受益的还是当地村民,村里每年都要举办牡丹花节,舞狮子、耍龙灯、扭秧歌、模特表演、跳广场舞等成为逢年过节的必备活动。平常,人们扶老携幼,来花园转转,在亭下小憩,在河边垂钓,到茶园体验采茶、炒茶、品茶。花开时节,山欢水笑,拍婚纱照的,相亲的,络绎不绝。一位老人满脸认真地说:“年轻人在这里相亲,没有不成的。”氛围好,开心愉悦,岂有不成之理。
菏泽牡丹遇上了淳朴的山里人,大放异彩。如今,牡丹节举办了几届。为了方便出行,政府开通了公交车,乡村合力引来了超市、饭店、土特产集市,人气爆棚,随时随地都会见到陌生面孔。付出终有回报,聂兰叶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聂家崖前村成了“网红打卡村”和“省级丰收节活动中心”。投资800万元的艾草加工厂和600万元的花生油加工厂相继落户。村民生产的蔬菜、瓜果、杂粮等有机产品,石磨面粉、碾压花生碎、老陈酱等传统食材,在家门口就被买走,就连那过去被扔掉的萝卜、辣菜疙瘩缨子和老芋头疙瘩,也都成了城里人喜爱的东西。一些大爷说:“又不是啥好东西,不值钱啊,看中拿走就是。”有一对从日照海边来的中年夫妇,经常拿着虾皮、面包换大豆腐卷煎饼。牡丹花写生、花鸟画展览、字画装裱交易等一条经济链条逐渐完善。聂家崖前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家常饭变成美食,茶区变成景区,菜园变成花园,荒山变成金山。品绿茶,赏牡丹,住民宿,让客人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天香牡丹崖前开,牡丹花开天下奇。曹雪芹之祖父、清代文学家曹寅曾写牡丹“可知国色无兼美,刚数曹州又亳州。”可见菏泽曹州牡丹的身价。聂兰叶成为曹州牡丹成功东移的第一人,填补了鲁东南牡丹花园空白。他的天香牡丹园才刚刚起步,但走得扎实,稳健。聂兰叶已经成功注册了公司,正在申报名贵牡丹博物馆,想把这笔财富永久留下,给子孙后代一个念想。菏泽牡丹园的花王若有知,一定会心怀欢喜。
春雨如酥,又临牡丹花开季。天香牡丹恣意开放,花前的有缘人,心花也怒放了。
惟愿聂家崖前村花好月圆,民富村强,捷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