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生命周期文化书院,城阳街道桃园社区——
全媒体记者 王霞
春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洒进莒县城阳街道桃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琅琅书声与花香交织。书法教室内,十几位银发老人正凝神运笔;亲子课堂里,年轻父母们认真记录着育儿知识;非遗工坊中,草编传承人正指导居民制作春日主题工艺品……这幅生机勃勃的社区文化图景,正是桃园社区构筑覆盖“老中青幼”全龄段文化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文化书院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城阳街道桃园社区深入践行“一个班子、一支队伍、拧成一股绳、树立一面旗”的团队理念,以“桃花源”文化品牌为精神内核,推动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书院,不断解锁社区居民的幸福密码。
文化书院应需而生
“退休后总想学点书法,但老年大学太远,孩子担心我路上不安全。现在好了,下楼走五分钟就能到社区文化书院上课!”67岁的张大爷一边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一边感慨。在桃园社区,像张大爷这样受益于文化书院的居民不在少数。
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桃园社区文明实践站着眼服务精准化,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入户走访调研,发现社区60岁以上老人普遍对文化养老比较关心、年轻家庭普遍存在育儿焦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渴望技能提升……针对这些需求,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打造集图书阅览、技能培训、儿童教育、老年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书院,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文化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丰富的文化服务。
多元力量共筑“文化生态圈”
文化书院的活力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创。为让文化书院真正“活”起来, 桃园社区探索出“社区主导、多元参与”的开放式运行模式,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
——“能人智库”聚才引智,挖掘社区退休教师、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等“民间高手”,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形成动态管理的师资库。
——“点单配送”精准服务,开发“银龄E课堂”“新手爸妈训练营”“直播电商实训”等各大类课程,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预约。
——“资源共享”提质增效,与县文化馆、职业中专等共建实践基地,实现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高效利用。
“全职妈妈”李女士就是文化书院的忠实客户,通过电商直播培训学习和自己不断摸索、反复实训,如今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宝妈主播”,她笑着说:“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文化书院真有温度。”
多举措推动书院健康发展
为保证社区文化书院的健康持续发展,桃园社区特别设立社区基金,主要用于书院内文化设施维护更新、优秀学员奖励激励、文化志愿服务补贴等,通过规范管理、阳光运作,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文化惠民实处。
“文化书院不是摆花瓶,关键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受益。”桃园社区文化书院负责人梁庆伟表示。在推进过程中,社区始终坚持务实原则,定期收集居民反馈意见,及时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文化书院的服务始终贴合居民需求,让文化书院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精神加油站”。
桃园社区文化书院是莒县文化书院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莒县将文化书院建设作为提升文明实践服务能力、文化惠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引导居民走出家庭“小家”、融入社区“大家”,让居民生活浸润在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