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召胜
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作出“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催生了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规模庞大的新就业群体,这些数字时代的“新劳动者”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该群体普遍面临组织覆盖难、思想引领弱、权益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新就业群体成长保驾护航,让党建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主心骨”和引领发展的“指南针”。
新就业群体的时代特征
新就业群体是数字技术与新型生产关系交织的产物,其特点鲜明而突出。从职业生态看,平台经济的“即开即关”模式导致从业人员流动频繁,社保接续难、职业培训断层,劳动者长期处于职业发展不稳定状态。从组织形态看,这些群体工作地与居住地分散,劳动关系被多层外包切割,与平台之间仅靠算法规则和合同维系,缺乏组织依托。从劳资关系看,新就业群体往往被困在算法逻辑与隐性规则中,在技术、资本与规则的交织下处于弱势地位。从社会影响看,他们的服务场景与居民生活紧密交织,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加剧了基层治理的复杂性。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新就业群体治理的“四重困境”:组织覆盖难、思想引领难、权益保障难、社会融入难。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这种新型劳动关系和社会形态,亟需创新思路与方法。
党建领航的实践路径
面对新就业群体的结构性矛盾,党建工作需要以系统性思维破题,从思想引领、组织重构、制度创新三个维度发力。在思想引领方面,要创新理论武装形式,将党的理论融入新就业群体的日常生活;强化职业荣誉感,提升社会认同;注重价值共鸣,引导从业者将普通劳动与党的宗旨相联结。在组织重构方面,要探索行业党委与属地社区联动模式;激活“隐形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运用数字技术,实现组织的动态覆盖。在制度创新方面,要推动平台规则优化,破解算法压榨难题;搭建维权服务平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兜底性支持。
这些举措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思想引领为组织重构和制度创新提供价值导向,组织重构为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提供实施载体,制度创新为思想引领和组织重构提供保障基础。三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党建领航新就业群体的完整路径。
党建领航的时代价值
党建领航新就业群体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从政治维度看,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新就业群体规模庞大、活力充沛,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党建引领,能够将这一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从社会维度看,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党建能够化解新业态衍生的各类矛盾,协调多元主体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发展维度看,这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能够提升新就业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和职业素养,释放其创新创造潜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从治理维度看,这是创新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特点的党建实践,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鲜活经验。
做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既要“顶天”———把准政治方向,确保党在新兴领域的领导力;又要“立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劳动者有获得感、归属感,唯有如此,新就业群体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微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