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郡媛 通讯员 申作郁
六月玉兰吐蕊,捷报随馨香而至。岚山一中高三年级今年高考再创辉煌:17个教学班867名毕业生中,704人成功过一段线或双过线,超额完成预定目标。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该校“减压不躺平,育人重赋能”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全体高三教师的温情守护。
理念先行 减压是为了更高效地奔跑
面对高考的重压,岚山一中高三年级摒弃了“加压苦学”的传统思路。年级主任张全利,这位刚刚在2024年山东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的优秀教师,道出了核心理念:“我们不施压,而是开展减压教学,让学生轻装上阵,目标是提升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他常对老师们说:“校事就是家事,教学生就是教自家孩子。”
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一系列充满温情的减压活动贯穿整个高三学年———
“生日惊喜”暖人心:每个学生的生日当天,当毫不知情的“小寿星”走进教室,迎接他的总是一个突然出现在讲台上的蛋糕和全班同学惊喜的欢呼。满满的仪式感,让青春的疲惫瞬间消散;
团建活动释压力:以“减压不躺平,团结向未来”为主题的团建活动丰富多彩。“信任背摔”中学会托付,“驿站传书”里感受默契,“情绪漂流瓶”写下烦恼收获同伴鼓励,“红色励志电影”激发昂扬斗志;
专业疏导解心结:学校心理教师团队开设“高三心理减压工作坊”,通过“压力可视化”“正念呼吸训练”“积极心理暗示”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技巧。同时,“导师暖心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导师一对一的个性化关怀和指导。
毕业典礼蕴深意:隆重的毕业典礼上,“宪法宣誓”赋予责任担当,“亲子书信互读”让理解与泪水交融,“温暖相拥”传递力量,“走过成人门、成功门”迈向未来。每一个环节都旨在引导学生“放下焦虑,拥抱柔软”,完成与自我、家庭、师长的多重和解。
教学提质 精研巧教点亮智慧
减压并非放松要求,而是为了更好地提质增效。岚山一中高三团队深谙“教育是点亮而不是装满”的真谛。
在教导处主任、年级业务主任丰艳珍的带领下,各学科备课组每周坚持集体备课。复习课、讲评课采取“一人主备公开课→集体评课定案”的模式,数学备课组更是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公开展示,成为典范。墙面上挂满的《导师工作手册》《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无声诉说着团队的严谨与付出。
面对海量复习资料,各备课组精挑细选,每单元只筛选少量典型题目供学生训练,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坚决避免题海战术。
一年间,高三教师166人次分赴天津、郑州、济南、聊城、菏泽、烟台、济宁、临沂等地学习交流,不断开阔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夜深人静时备课的身影,顾不上自家孩子中考高考的付出,都是他们追求“给学生更精的知识、更好的方法、更清晰的思路”的写照。
因材施教 分层助力百花齐放
面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年级团队精准施策。
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知识瓶颈、焦虑失眠等问题,年级联合心理、体育老师及班主任,开展“蜈蚣翻身”“过河搭桥”“小鸡变凤凰”等趣味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邀请外地名师进校进行学科辅导与心理疏导,举办历史、数学思维导图比赛,让知识梳理趣味化。
对于178名艺体生,在专业统考结束后,年级副主任朱荣伟负责实施“低台阶,小步走,稳扎稳打”的专项复习计划。他们不参加月考,放慢节奏,确保基础牢固。同时,积极搭建平台,鼓励艺体生在校园艺术节登台献艺,在运动会赛场一展风采,在发挥特长中释放压力,找回自信。
高考冲刺阶段,守护成为关键词。张全利主任带领班主任团队考前入住学生宿舍“陪睡监护”,只为保障学生睡眠质量。雨夜起身关窗,多次深夜巡查,让老师们眼中布满血丝。高考期间,为让分散在不同考场的学生安心,张全利穿梭于各个楼宇教室之间巡查,胳膊晒出水痘,脚底磨出血泡也全然不顾。“所做这一切,就是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存在,知道老师一直在身后默默加油助力。”张全利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师者大爱。
岚山一中高三团队的实践印证了“减压赋能”的可行与高效。他们用智慧点亮心灵,用爱心化解焦虑,用奉献守护梦想,不仅创造了优异的高考成绩,更诠释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为莘莘学子的成长之路留下了充满温情的注脚。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在岚山一中,高三的老师们用实践诠释了这一真谛,他们也正是这样的光荣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