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绘就高质量就业新图景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杨同华 綦丽洁
  夏日的日照,海风裹挟着蓬勃生机。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宋启宁手里攥着3份录用通知,脸上难掩兴奋:“从入学时的职业迷茫,到如今能在优质企业中挑选岗位,学校的培养让我对未来充满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的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生态。数据显示,该校年度为毕业生提供岗位超2万个;重点合作企业毕业生留任率达96%。从“有岗位”到“好岗位”,从“能就业”到“就好业”,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正以系统性创新,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日职答卷”。
  校企共生 打造岗位供给“日职方案”
  “穿上这身迪士尼制服,不仅是获得一份工作,更是融入一种文化。”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旅游系2019级学生李斌在迪士尼订单班的结业仪式上,道出了200余名学生的心声,这是自2016年由该校与迪士尼联合打造的特色储备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该系还与北京环球、万豪国际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项目,采用“全方位双导师制”模式,企业导师全程参与课程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沉浸式体验企业文化与岗位要求,毕业时直接对接核心岗位,留任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这样的校企合作案例,在日照职院并非个例。在亚太森博“圆梦行动”就业计划中,学生从入学起就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学费由企业全额承担,毕业后直接入职,实现“招生即就业”的公益化培养,目前,“圆梦行动”已经累计在机电工程系定向招生234名学生;在启源芯动力“研发级”实训基地,学生深度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不少学生在实训期间就因表现突出被提前录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亚太森博、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培养项目,以精准的人才输送、创新的实践模式和深厚的情谊积累,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树立了标杆。
  这些特色合作的背后,是该校“访企拓岗”的常态化机制。每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专人走访企业170余家,不仅为学生开拓岗位,更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20余门,将行业前沿技术与岗位标准直接融入教学内容。2025年,该校更是出台《关于做好2025年就业市场开拓工作的通知》,构建“学校—系部—毕业生”三方联动机制,紧盯行业龙头企业,深耕省16地市市场,每地市对接行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开拓企业160余家,通过“万企进校园”活动举办线下招聘会3场、线上招聘会12场、宣讲会70余场,累计提供岗位2万余个,稳稳托住了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全程育人 锻造职业能力“成长密码”
  “大一学职业认知,大二练专业技能,大三攻岗位实战,三年下来,我对自己的职业路径清清楚楚。”这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唐立强总结的成长路径。凭借在校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如今已是日照驰星奔驰专修总经理的他,口中的“三年规划”,正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阶梯式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生动实践。
  这种“阶梯式”培养体系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将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从大一到大三的递进式培养链条:大一侧重职业启蒙,通过“劳模进校园”“大国工匠讲堂”等活动,提高求职技能,讲好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奋斗故事,营造良好就业氛围,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大二聚焦技能提升,开设企业定制课程,组织教师顶岗锻炼、企业导师驻校授课,让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大三强化实战演练,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推动赛项与岗位标准精准对接。
  这种“教学—实践—竞赛”的闭环,离不开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支撑。为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该校组建了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数智化、创新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通过定期组织就业指导教师,探索建立就业指导教师企业实践机制,增加实战经验,不断提高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数智化水平。同时,该校遴选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就业指导校外专家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增强实战能力。
  精准滴灌 筑牢困难群体“就业护航”网
  “没想到我能进中建集团工作,是学校一次次的帮扶让我重拾信心。”提及就业历程,残疾学生小亮(化名)眼眶湿润。入学时,他因行动不便对未来充满焦虑,学校为他建立专属档案,安排心理咨询老师定期疏导,最终助他通过中建集团的专项招聘,成为一名技术专员。
  小林的故事,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帮扶困难群体的缩影。该校制定《2025届毕业生精准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通知》,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帮扶体系,对低收入家庭、残疾、就业困难等重点群体学生实行“三级包联”:每位系部包联领导,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调度会,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系部党总支书记负总责,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教师与就业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做到“三必谈”(思想动态必谈、求职进展必谈、职业规划必谈),“三必访”(家庭情况必访、实习单位必访、用人单位必访)。
  同时,对离校未就业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学校进行重点精准帮扶,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推荐就业岗位。
  长效反馈 构建就业质量“闭环管理”
  “2025年起,我们停招了市场营销、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新增跨境电商方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徐栋介绍,“专业动态调整,是学校构建就业质量闭环管理的重要举措。”
  该校通过建立毕业生5年成长追踪档案,对2019—2023届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覆盖就业行业、薪资水平、职位晋升等指标,逐步把跟踪调查纳入就业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推动就业管理工作制度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建设。经过3-5年持续努力,基本建成面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工作体系,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企业满意度评价是另一重要反馈维度。该校深化就业评价改革研究,推进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从就业侧支撑教育评价改革,丰富教育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从需求侧引导人才培养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
  同时,该校将调查结果作为各系部招生计划调控、培养方案制定、办学资源配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支持调查结果中培养量高、就业状况好、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加大建设投入力度,适度增加招生计划;对调查结果较差的专业,分类实行限期整改、调减计划或停止招生直至撤销等调控措施。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里,毕业生们正在使用面试模拟系统,旁边的职业测评区、政策咨询台、创业孵化角功能齐全。这一站式、专业化就业创业集成服务的公共性、公益性、综合性校内大学生就业服务场所,以中心建设辐射带动提升全校就业工作水平,提升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每年为学生提供上千人次的个性化服务,成为就业工作的“赋能引擎”。
  从迪士尼订单班的“文化育人”到亚太森博的 “公益就业”,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到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勾勒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就业的清晰路径。在这里,就业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人生出彩的起点。
  正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梅所言:“职业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就业’,更在于助他们‘就好业’‘创好业’。我们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就业质量的提升,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如今,这座海滨城市的职业院校,正以产教融合的深度,不断定义着职业教育的高度,让更多青年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能就业”到“就好业”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