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家山烟霞深处
图片
  

大凤
  山中有烟霞,山在南山中。有人看不见,有人看得见。
  将山中烟霞挪到心中,再将心中烟霞挪到纸上,其间要经历的,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转换,而是心性的转化。
  古密州人张耀明,就将南山烟霞形诸笔墨,创造出一派明秀气韵,这是真诚的山水精神、朴厚的丘壑生命所造就的。他画笔中的南山,就是他家山———古密州的山。
  当世画山水者多矣,先不论是否画出自家语言气格、是否实现“澄怀观道”的山水旨归,单从艺术态度上考量其真诚态度,便可知其艺术是否具备感人的生命力。
  张耀明是一个深情之人,他对山水热爱出于天然,发自灵府。对家山热爱更是。当众人天南海北寻找奇山异水作为写生对象的时候,张耀明深入古密州的家山———常山、九仙山、马耳山——— 行走,写生,沉思,创作。古人深知山水诀窍在乎“师古人,师造化。”张耀明的山水之路就是按照这条规律行进的,在师古人、师传统、沿着艺术规律行进的同时,他外师造化,进行笔墨的内外互文观照,历经时间淬炼,终于收获所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入宝山,不是非要带回来具体的什么,携一片白云、一缕清风归来,不亦快哉?对家山古密州山水,一往情深。多年来,张耀明一直在这幽深的丘壑、奇幻的烟霞中身游,目游,心游。他常常一入深山一两个月,心灵在山水中得以充分滋养。深度沉潜家山丘壑烟霞,让他的笔墨得以深度化育和提炼。
  在写生中创作,在创作中写生。写生就是创作,创作也是写生。张耀明将一颗热爱家山的心,将自己的真性情代入用笔,或放笔直取,或细笔勾染,笔笔生发,走向万象,或为巨幛,或为巴掌大的小品,大景小景,都力求将自己的真性表达出来。要知道,笔墨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见真性,见真性才见生机、天趣。而笔墨见真性是很难的,难在画者有真性情,即便有了真性情,鉴于各种原因,又很难将这真性情灌注到笔墨里去。很多时候,人与笔墨是两张皮,呈分裂状态。古今一也。这也是笔墨之所以难以精进、真正得其道的原因。
  在师造化、师传统的同时,张耀明也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从笔墨观念,到画面形式,具体到笔墨物象造型,都有自然而然的思考和尝试。比如,今年6月12日、14日所作山水二帧,就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构成意味,看得出张耀明在艺术形式上还有很多想法。
  除了在绘画本体下的功夫,张耀明在书法、诗词文赋写作以及古密州地域的历史文化的整理与实证等方面下的功夫也不少。
  张耀明画案上有一对镇尺,镌刻着一位书法家为他撰写的藏头诗“耀彩挥毫万法归一,明经格物冰心入壶。”张耀明四十多年在博物馆的工作,也积累了他对家乡山水文化的理解。他在绘画之余没有放弃对诗词文赋的探索和研究,更没有忽视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实践。其作品笔墨涵量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有力扩张,让艺术格调的提升具备了更多可能。我们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可见一斑。就像张耀明有一方常用的压脚印章所言,“画由心发”,他的作品与其说是用画笔描绘了密州山川奇秀,不如说是在用笔墨抒写心中的爱恋。我想,这大概就应该是中国画倡导的写意精神吧。也唯有这样,张耀明作品的写意精神才更加准确地落实到了他的笔墨上。
  张耀明为人为艺都朴素真诚,话不多,但长相干净,笑容中带着孩童式的单纯。对于艺术而言这是很珍贵的,相由心生,画就是人。这说明,他的画和他的人是一致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对山水的深情、对天地的深情、对笔墨的敬畏。对笔墨最好的敬畏,就是好好使用笔墨表达人的真性,来不得半点虚伪。人居天地间,可贵一个“真”字。“真”字是成就一切的法门。法门即心门。通过张耀明的笔墨世界,可窥见其心门。那是一种苏轼的“超然”哲学。《超然四望图》《密州出猎图》《九仙山》《马耳山》……很多作品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是啊,山水最重要的气质,不就是“超然”吗?那是一派可以安顿心灵的栖居之地,那是心灵的家山。
  梳理张耀明山水画作品,“明秀”是其整体基调。这正顺应了他的艺术主张:“写地域人文自然之神奇,抒自己心灵世界之感悟,画时代美学艺术之精神。”事实是,他做到了真诚,沉浸其中,已近目的。眼前这本山水画集《密州奇秀》,就展示了张耀明近年来山水画创作的观念、实践与探索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就。这是一个山水画家心灵的展示。让我们一起进入张耀明的笔墨家山,畅游苏轼赞叹“奇秀不减雁荡”的山水世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山烟霞深处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