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鸵鸟姐姐”走红网络!饲养50多只,年产蛋3000多枚!
全媒体记者 马秀萍 通讯员 安佰明
“家人们,看看我刚捡的鸵鸟蛋!一个足有3斤重,比我的脸还大!”7月12日,在东港区涛雒镇的一个农家大院里,37岁的“鸵鸟姐姐”刘春兰,手捧鸵鸟蛋,面对直播镜头,笑容满面。
“一只鸵鸟一年能产蛋50—100枚,它不是每天都产蛋,冬天温度低,它就不产蛋,其他季节也是‘劳逸结合’……”面对涌进直播间的网友们的好奇询问,刘春兰耐心解答。
“我从2023年开始直播喂鸵鸟,每天上午11点20分准时开播,很多网友争相围观,最多的时候有8万多网友在线观看。”刘春兰说,两年多的时间,她积累了8万多粉丝,青岛、济宁、连云港都有她的客户,最远的从浙江开车往返1800多公里来买鸵鸟苗。
“一枚鸵鸟蛋能卖150块钱,一只鸵鸟苗能卖四五百块!孵化率按对半算,也比单纯卖鸵鸟蛋强!”饲养鸵鸟时间长了,刘春兰摸到了窍门,从开始之初的单纯鸵鸟养殖,到现在的养殖、孵化、销售(蛋、肉、苗)全产业链模式。
“端午节卖得比较多,现在是孵化季节,这几天就陆续出苗了。”走进孵化室,两台偌大的孵化箱立在室内,透过观察孔,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个鸵鸟蛋。
“呀!又孵出来了两只。”打开孵化箱的门,刘春兰惊喜地发现,两只小鸵鸟正在蛋壳旁踉踉跄跄地站着,嘴里发出轻柔的“啾啾”声。
刘春兰手捧那两只刚出壳的小鸵鸟,走进育雏室,“这十几只出苗快一个月了,那边的几只是今天上午刚孵出来的。头三天不用喂,它自己体内的卵黄可以维持营养需求。”
下午5点,太阳西斜,阳光洒在鸵鸟身上,镀上了一层光晕。“出来吧,跳个舞,给个面子嘛!”劳动之余,刘春兰顺手敞开栅栏门,呼唤一只成年的雄鸵鸟,到围栏外面的草地上溜达一圈。养鸵鸟7个年头了,刘春兰熟悉每一只鸵鸟的习性,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白脖子”“秃尾巴”“小黑”“大漂亮”“咕噜”……现在的她,妥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鸵鸟专家”。
出生于1988年的刘春兰,老家在黑龙江。20年前,刘春兰来日照,一眼就相中了这片山海相依的土地。“环境好、住着舒适,可以天天看大海,我就不回去了。”决心扎根日照的刘春兰,先后从事过餐饮、服装销售、水族馆等行业,最终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选中了鸵鸟养殖这项事业。
创业之初不摸门路,刘春兰投资70多万元购买的种鸟不下蛋,一番折腾差点折本。为了掌握鸵鸟养殖技术,刘春兰吃住在鸟舍旁,被乡亲们笑称“比照顾自家娃还上心”。每天除了喂鸵鸟,就是直播、孵化、准备饲料、宰杀、送货……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刘春兰渐渐摸透了鸵鸟的“脾气”,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发展走向正轨。
两年前,刘春兰开始尝试通过抖音直播扩大销售渠道。粉丝多了,销路也跟着来了。鸵鸟蛋、鸵鸟肉、鸵鸟苗,连自己做的鸵鸟毛掸子,也成了抢手货。
周边的乡亲也眼热起来。“春兰,我也想养鸵鸟,你带带我呗?”面对乡亲们的问询,刘春兰从不藏着掖着,把自己总结的养殖技术传授出去,谁家的鸵鸟出了问题,一个电话她就上门帮忙。现在周边40多户乡亲跟着她搞起了鸵鸟养殖,有的人家光靠卖鸵鸟蛋,一年就多挣好几万。
如今,刘春兰注册的东升鸵鸟养殖场,鸵鸟种越来越壮,幼苗一批接一批出栏,鸵鸟蛋堆成了小山,刘春兰看着这光景,眼里的笑意藏不住:“咱庄稼人没啥大本事,就靠这双手,把鸵鸟养好,带着乡亲们一起挣踏实钱,日子肯定越来越有奔头!”
阳光下,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转身又去给刚出壳的鸵鸟苗添食。那背影里,藏着乡村振兴里最动人的女性力量——— 不娇气、不服输,用勤劳的双手在土地上演绎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