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于立伟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东港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据气象预测,今年主汛期,东港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2成,并可能有1—2个台风北上影响。东港区防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准备工作。
健全完善机制,凝聚防汛合力。东港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规则,压实成员单位及9个镇街道责任,对水库、河道、山洪隐患点、沿海重点部位及城市低洼地带实行“责任到人、包保到点”精细化管理。水利、应急、海洋、城管等部门建立资源共享与联合会商机制,各村(社区)配备灾害信息员与应急队伍并利用“村村响”广播预警。全区系统性修编区级防汛预案、8条重点河道防御方案、马陵水库“一库三案”及小型水库调度预案,同步完善城市低洼易涝区、地下空间及沿海防台风预案,并于6月14日在马陵水库开展全区防汛抢险演练。
紧盯关键节点,消除风险隐患。东港区成立4个区级督导组对城区、河道、水库、沿海等重点领域“拉网式”排查。城市防汛方面清淤疏浚排水管网、修复破损设施;水利设施方面全面检查河道、水库及山洪灾害村;沿海防汛对涛雒镇孙家村、东南营重点地段落实24小时巡查,发放人员撤离“明白卡”,实行区镇村三级包保到户及分批次转移;对5家重点危化品企业严格落实驻点监管和暴雨停产撤人制度。
强化应急处置,夯实物资保障。全区组建应急救援队伍22支,包括基层民兵应急分队300人、民兵应急连132人、消防队伍112人、地方应急队伍221人及基层灾害信息员576人。物资储备充足,涵盖移动泵车、子母式龙吸水、水陆两栖车、冲锋舟、发电机、工程车辆及卫星电话、救灾帐篷、折叠床、防寒服等。明确防汛点位需求清单,全区540个村(社区)均设临时安置点,108处中小学(含高中)设为集中安置点。
此外,全区实施农村河道、水库“区划+流域”专业化管护模式,将78条农村河道和66座小型水库划分为三个管理区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日常保洁、巡查及轻微水毁修复,定期培训管护人员,构建责任明确、监管严格的河湖管护格局。
截至目前,东港区已成功应对多轮强降雨。下一步,全区将锚定目标,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全力以赴打赢今年防汛抗旱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