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硕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溯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跨越百年至今充满活力,1亿多名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紧密团结,贯穿于其中的一条鲜明红线,便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党的性质与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
光荣传统 作风优良
党的作风,是党在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含学风、文风、会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内容,是党的先进性、生命力以及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直接体现和反映。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与作风建设紧密相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八项注意”,再到延安整风,我们党培育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以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1949年3月,在党中央“进京赶考”前,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会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制定“六条规定”,并在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赶考”,从“三反”运动到整党、“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大党独有的清醒与坚定,交上了一份又一份的优异答卷。
八项规定 徙木立信
从长期实践看,形成优良作风绝非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绝非一蹴而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部门和地方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
面对管党治党的难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上率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改进工作作风提出明确要求。8个方面、600多个字,中央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改进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
上率而下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定,不断在全党范围内细化和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徙木立信之举,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再到持续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情更好办了!”中央八项规定,擦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一以贯之 化风为俗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从八项规定切入推动作风建设落子破局,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都研究作风建设内容并进一步深化细化。新时代以来,每年召开的中央全会、中央纪委全会和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等重要会议以及近年来接续开展的党内集中教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对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八项规定要一以贯之。”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对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奢靡享乐之风仍有反弹风险,形式主义依然顽劣,顶风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在这“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时代在变,党的宗旨不能变,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变。中央八项规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规定,而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执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