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一文中把“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推动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思想指引和实践抓手。
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一个城市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软实力,才有更强的发展后劲。近年来,济南市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工作取得很多实实在在的成效,形成了“以文兴城,以文塑城”“Touching济南”“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等城市文化软实力品牌,走出了一条“软实力让城市伟大”的特色发展之路。也应看到,全面提升济南城市文化软实力还有很多工作存在短板和不足。未来,还需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打牢城市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同样需要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思想引领。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当前,对于城市文化软实力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但坦率而言,对于其概念、内涵和评价等理论要素存在很大的争议,在认识上容易出现“这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那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等问题,在实践中也容易陷入“我这样建也行,你那样建也行”等困境。因此,推动济南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基础理论研究。一方面,继续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通过“科研智慧”与“济南实践”的结合,积极探索被广泛接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城市文化软实力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探寻中外城市史上关于城市文化软实力在某些阶段和地区积累的丰富经验,研究总结深层次发展规律,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正确理论参照,进而打牢城市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是立足科技融合,强化城市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城市文化软实力是基于城市文化资源的实力。城市文化资源要成为硬实力,需要具备将资源转化为实力的能力。其中,科技对城市文化软实力资源的转化与输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当前,济南的城市文化资源丰富,其自然禀赋、传统文脉、红色基因交融共生,孕育了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济南文化。那如何充分将这些丰富城市文化资源转化成城市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至关重要。既要加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城市文化资源转化的流程,实现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也要注意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在科技为城市文化资源转化提供便利的同时,注意科技为城市文化资源转化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是树立全球视野,扩展城市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个别国家大搞“小院高墙”、实行“脱钩断链”,严重破坏多边主义国际秩序。而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从“China Travel”(中国游)的爆火,到“China Shopping”(中国购)的持续升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但是,我们也发现,作为60个政策口岸之一的济南,不是外国朋友过境免签的首选“第一站”。这为济南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新的视角,即树立全球视野,既要从更高层面把握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又要从更广范围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充分利用广泛的国际交往,从讲好济南故事、丰富产品供给、打造一流环境等方面,扩展城市文化软实力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本文系2024年度济南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计划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