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干字当头 实绩作答
人才引擎动力澎湃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日照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纪实(中)
  

□ 全媒体记者 费洪芹
  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日照以行动作答:科技创新。
  时下,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正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科技赋能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按下的“加速键”,正深刻重塑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日照聚焦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力求以人才汇聚激发创新活力,以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强引擎”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在日照,众多企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印证了这一点。
  扎根日照高新区多年的山东奥莱电子,成功研发出打破国外垄断的精密金属掩膜板,其背后正是有一群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创业创新青年。
  同样,金马集团通过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打造了一支涵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首席技师等在内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使得企业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拥有了“动力源”。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基于这一认识,日照在人才引育方面持续发力———
  深化“以才荐才、以企荐才”机制,今年以来已推荐74位专家申报省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9名外国专家入选2025年山东省“海外工程师”支持计划;
  打造多元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推荐第一批22名专家进驻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第二批“科技副总”目前已征集26项需求;选派第五批50名“科技专员”一对一派驻服务科技型企业。
  “我们自主研发的纳米运动系统,终于能在半导体装备的核心部位替代欧美尖端产品了。”在阿米精控实验室内,市科技局派驻到企业的科技专员刘鹏博博士欣慰地说。
  在海汇集团,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教授、科技专员杨洛鹏帮助集团所属公司进行技术积累和人才引育工作,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
  可见,只有不断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才能让“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力。
  就政策支持方面,日照全面推进“外国人来华一件事”,优化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签证、外国人工作许可等事项办理程序,提升外国人来华管理服务水平,目前共194名外国专家在我市长期工作,其中,A类外国高端专家44人。
  引才、育才、用才、留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日照正全力划起“人才”之桨,扬起“科技创新”之帆。

成果转化———创新落地的“助推器”
  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推向“生产线”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日照,高校与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两大主体,正通过深化合作,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日照积极搭建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智汇日照”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便是典型代表。
  “多场景医用辅助机器人系统”“可降解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2025年4月18日,“智汇日照·智慧医疗”科技合作交流会生命大健康专场,14家生命健康产业链上重点企业与专家团队就成果转化路径开展深度磋商,山东迈尔医疗、振富医疗等4家企业在智能手术导航设备研发、医用新材料研发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中蕴含巨大的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此,日照探索与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推动化工、生物等领域成果转化落地。持续开展“智汇日照”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中日韩(山东)创新合作交流会、技术经理人山东行等活动,搭建更为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邀请更多专家团队带着技术走进日照。
  在钢铁、化工、海洋等重点产业领域,日照布局“一链一高校、一链一专家团、一链一首席专家”,吸纳专家157名,推动与十二条重点产业链上的116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153项。
  万通液压与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建立“人才共聘、项目共研、成果共享”合作机制,柔性引进12名专家,联合申报省级以上重大创新项目7项,攻克了“高精度电液伺服控制技术”等关键瓶颈。
  美佳集团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完成的水产资源高值化生物加工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应用项目,构建了水产资源生物加工模式,实现了水产资源的绿色高效利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产学研合作到技术突破,日照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越来越多有价值的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落地生金”。

协同创新———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我们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开展合作,形成‘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市场验题’的协同创新闭环。”在全市科技大会上,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发言时表示。
  他提到,对标宝钢“18+8”策划实施信息化提升协同支撑项目,创造了宝武集团同等规模项目建设时间最短纪录和行业奇迹。
  协同,成就科技创新的“大不同”。日照始终坚持人才引领与成果转化协同推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化“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进一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高校驻日照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效能,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续签产学研合作协议。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编制企业创新需求清单,梳理企业需求51项,围绕先进钢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举办山东科技大市场赋能产业系列活动、智汇日照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等8期,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7所高校的60名专家参加活动,摸排、发布企业创新需求90项,共达成12项合作意向,促成项目签约8项。
  围绕港产城深度融合,举行中国工程院“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院士行活动,12名院士围绕港口发展、港产城融合等领域提出建议45条,经梳理形成7类22项院士建言,主要涉及陆海联运、差异化布局、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
  可喜的是,随着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日照企业勇闯“新领地”,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应用,实现了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其中,盛鼎高新材料、蓝昆氢能企业科技成果入选参加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以“协同创新”,叩开未来之门。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打造‘校地协同样板’,建设山东大学日照研究院科技园,并以科技园为依托,规划建设中试基地,力争1年内建成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年内建成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
  黄海之滨,科技创新之光如点点星火,渐成燎原之势。向“新”而行的日照,正紧握人才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密钥,汇聚力量,勇攀高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才引擎动力澎湃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