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崔维莹
近年来,莒县果庄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谋划、申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将惠农政策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紧密结合,探索以工代赈“三步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精准谋划 筑牢项目根基
果庄镇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的政策内涵。项目谋划初期即成立专项小组,全面摸排前果庄村及周边村劳动力状况,锁定526名闲置劳动力,为项目落地打下基础。结合需求与规划,该镇建立适用项目储备库,涵盖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等12个项目,确保项目“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建设一批”。
在项目内容设计上,严格执行“一查、二看、三必须”流程——— 查政策红线、看需求匹配、多部门现场查看论证。发改、交通、林业等部门通过实地勘查,科学确定建设内容、投资概算、用工需求及劳务报酬方案,确保精准施策。
聚焦质量 打造精品工程
为保障工程质量,果庄镇创新建立“1+1+1+4”工作机制:由党委书记挂帅领导小组,分管负责人主抓,部门牵头,村级设立项目理事会、监事会、施工组和财务组。镇经济专班、交通等多部门全程跟踪指导,相关村提前完成土地流转与补偿,扫清施工障碍。
政策宣传同步发力。通过宣讲会、明白纸、公示栏及微信群广泛动员,尤其针对弱劳动力、低收入人群等群体精准推送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项目实施中推行“镇村二级专班”模式,通过周调度、月调度动态监管进度、拨款及劳务报酬发放,确保工程优质高效。
突出“赈济”实现鱼渔双授
技能培训是提升赈济效能的核心。在道路建设工程中,果庄镇开展125人次针对性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以工代训”“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助力务工人员掌握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等技能,推动其向“技术工”转型。
赈济模式持续创新,2024年农村道路项目通过“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带动就业33人,设置公益岗1个,发放报酬34万元。2025年森林防火道路项目采用“乡镇政府+经过竞争性磋商委托施工企业+村级劳务合作社+当地群众”的赈济模式,已带动180余人就近就业,设置公益岗2个,发放报酬140余万元。
全过程监管筑牢公信力。严格执行县、镇、村“三级公示”制度,从项目计划、施工信息到劳务报酬发放全程公开,并设立永久公示牌展示项目建设信息和群众受益实况。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果庄镇基础设施,拓宽了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渠道,更激活了内生发展动力。目前,该镇已储备申报2026年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计划投资754万元,预计带动就业17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80余万元。果庄镇将持续探索多方共赢的以工代赈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引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