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片区一特色,资源变现见实效———
五莲县片区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图片
  

□ 本报通讯员 刘锦芳 赵芮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忙到头也就刚够家里花销。现在加入片区合作社种樱桃,不仅有保底收购价,还能在大棚打工,去年光工资加分红就拿了2万多!”户部乡宋家村村民李大叔笑得合不拢嘴。如今,这样靠片区发展增收的故事,正在山间乡村不断上演。
  近年来,五莲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以片区化为核心抓手,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分散资源,构建“一线三带多片区”格局,让山区乡村从“单点突围”迈向“全域共兴”,走出一条具有五莲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一片区一特色,资源变现见实效。五莲县立足不同乡镇资源禀赋,为片区“量身定制”发展方向。
  东部林果飘香,三产融合创样板。在五莲山—白鹭湾省级示范区内,依托500年樱桃种植历史,走出“种植+加工+旅游”的融合路,绿丰农业公司深挖樱桃价值,开发樱桃果汁、面膜等47个产品,保底收购全县果农樱桃,带动全县发展7.8万亩樱桃,其中果树大本营宋家村基地建成86个智能温室大棚,成为江北最大单体设施大樱桃基地之一。
  每到樱桃成熟季,游客既能进园采摘体验,又能购买樱桃深加工产品,去年片区樱桃产业带动周边500余户村民增收,户均年增收超1.2万元。
  西部牧草资源丰富,特色种植破困境。中至镇牧野漫红片区地处山区,土壤瘠薄、常年缺水,传统种植业难有起色。当地立足自身实际,一方面壮大畜牧养殖产业,引进规模化养殖企业,另一方面流转5000余亩土地,推进壹漫红北美冬青项目落地,传统畜牧养殖与资源创新利用相碰撞,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多模式促联动,抱团发展强底气。探索产业联动、文旅赋能等多元模式,让片区内各村从“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
  湖光山色片区整合潮河镇茶薯产业、五莲山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打造莲海大道共富带。当地采用“设计+运营”模式,建成星耀槲林民宿集聚区,将20余处闲置民房改造成特色民宿,同时推出“近海山地茶采摘”“苏轼诗词研学”等体验项目。企业负责开发建设,村集体以土地、闲置资产入股分红,村民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费,还能在民宿、茶园打工。去年暑期,片区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1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
  大北山片区,山东省农旅集团按照“资源共享、企村一体设计”理念,在董家楼村、南回头村租赁长期闲置老旧房屋31处用于改造民宿,可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约20万元。
  强组织聚合力,抱团共富稳前行。以党建为“红色纽带”,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户部乡文润龙潭·樱语马耳片区大马安村,成立生态专业合作社,本村全民入股,联建村入股户115户,流转周边村庄土地种植茶叶1000多亩,利用扶贫产业项目建设大棚养殖湖羊,收集羊粪加工粪肥,同时收购村民玉米秸秆、种植苜蓿生产青贮饲料喂羊,建立“秸秆加工青贮、青贮饲料喂羊、有机粪肥还田”的生态循环系统。2024年12月,合作社发放分红款近4万元,合作社社员每年除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还有了稳定分红。
  如今的五莲县,樱桃大棚里硕果满枝,民宿小院里游客盈门,田间地头生机盎然。五莲县将持续深化片区建设,让更多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的“增长极”、生态宜居的“示范带”,绘就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区域·五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五莲县片区引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