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1+4+1”监测法 织密生态防护网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高飞鹏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并实施“1+4+ 1”生态监测工作法,持续夯实监测根基、拓展监测领域,逐步打造覆盖广泛、精准高效的“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为厚植日照生态底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生态监测的“老字号”工作,生态遥感核查已在日照坚守二十余年。通过对各类地貌影像数据的精准解译和细致野外核查,该中心在全市范围内积累了海量环境变化数据,不仅为生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估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手段,更成为生态监测体系的稳固基石,为生态质量指数(EQI)评价提供了关键依据。
  在此基础上,该中心进一步拓展4个监测方向,让水体、城乡、农田样地和海洋生态监测这些“中字号”工作焕发生机。2022年以来,多次独立完成日照市水体样地环境和生物、城乡样地鸟类、农田样地蝴蝶和蚯蚓监测,收集数据5000余条,成功填补三类样地生态地面监测数据的空白。2024年,海洋生态监测取得突破性进展,监测内容从海水水质延伸至海洋生物、海洋垃圾领域,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丰富数据支撑。2025年8月,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架设鸟类AI识别智能监测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监测边界,为守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添砖加瓦”。
  而作为开启生态监测智能化时代的“青字号”工作,该中心2024年12月申请建设的山东沂蒙山站(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五莲山站被纳入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标志着日照生态监测迈入新征程。该监测站的建设工作,由该中心与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目前已启动红外相机生物多样性观测,今年5月,通过解析12台红外相机数据,成功记录到狗獾、蒙古兔等10余种野生动物。后续,森林样地建设与监测、地表径流水土流失监测及碳汇监测等工作也在稳步筹备中,将为生态监测注入新活力。
  未来,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持续优化创新,坚持“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机制,构建梯次更合理的生态监测体系,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书写崭新篇章。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1+4+1”监测法 织密生态防护网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