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以现场工程师培养助力工业互联网人才供给
  

朱 岩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正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变量”。日照市锚定“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规划”目标,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125号)、《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鲁政办字[2020]160号)等文件要求,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的意见》(日政办发[2021]1号)、《日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激发工业数据资源要素潜力,促进工业数字化转型。
  日照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已形成鲜明特色,钢铁、港口、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正在逐步实施。2025年6月,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2025年山东省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制造优秀场景名单的公示》。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全流程绿色智能工厂”成功通过评审,荣获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称号。该项目应用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算法等先进技术,打造了行业规模最大、产线最多、全流程集成度最高的钢铁智慧中心,上线千余个覆盖全流程各板块的智能应用、全工序应用,百余个智能决策模型,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操作集中化、决策智能化,让超大规模精细化生产管控成为现实。在数字化的助力下,日照钢铁成本显著降低、质的有效提升、劳效不断提高,投射出数智化转型升级的成效价值。
  这些数字化场景监控、模型应用,不仅需要本地技术人员掌握设备联网、数据采集等技术作为现场工程师,而且也需要运维团队掌握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以满足后期生产项目不断增加的需求。然而,当前职业教育培养中校企合作项目涉及工业互联网订单培养、融合真实生产工单转化场景实践项目还存在较大缺口,人才需求量逐步升高。
  破解这一困局,需紧扣《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要求,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贴合日照产业实际的职业本科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获批的第二批“现场工程师”项目暨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软件实施工程师项目,已初步探索出“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可实现工业互联网领域人的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形成具有日照特色的培养模式。
  构建“产业需求—能力矩阵—培养载体”动态映射机制是关键。针对日照龙头企业中设备联网、港口AGV调度等真实场景,可将现场工程师核心能力拆解为“设备互联实施、数据建模分析、系统运维优化”三大模块,参照“识岗—融岗—跟岗—顶岗”四岗渐进规律设计培养流程:第一学年通过“工业互联网概论+企业认知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数字化需求;第二学年嵌入企业真实工单,如以港口物流调度数据为案例开展“工业大数据分析”实训,以工业生产设备联网项目为载体进行“工业物联网技术”实操;第三学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参与系统调试、故障排查等实战任务,毕业后通过考核直接转为企业顶岗员工。这种模式既解决了企业“岗前培训周期长”的痛点,又让学生提前积累行业经验。
  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与特色实训体系是保障。借鉴“现场工程师”项目“校企导师1:2配比”经验,邀请日照龙头企业工程师、数字化改造项目负责人担任企业导师,承担30%以上的实践课程教学,如讲解港口全自动化码头运维规范、冶金企业工业数据采集难点;院校教师需定期到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和实践锻炼,将工业互联网项目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同时,整合校企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依托第三方开发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开展虚拟设备联网仿真训练;利用数智体验馆、智慧制造展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实训场景,让学生在1:1还原的生产场景中提升实操能力。课程设置上,需突破传统学科框架,构建“数智技术+行业化”课程体系,如针对行业需求开设《冶金设备物联网应用》《物流调度算法实践》等课程,并将真实的项目实施方案、日照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融入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完善“多元评价+政策激励”机制是支撑。建立由企业、学校、行业专家组成的考核委员会,采用“沟通理解能力(2 0 %)+计划执行能力(3 0 % )+专业技能(3 0 % )+学习能力(20%)”的四维加权评价方式,考核结果直接与企业定岗定级挂钩,形成“能力决定薪酬”的良性导向。政府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将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纳入“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重点任务,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支持。
  总之,职业本科现场工程师培养不仅是破解日照工业互联网人才缺口的“钥匙”,更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重要实践。当更多“精操作、懂工艺、会协同”的现场工程师活跃在日照市现代化工业体系中,不仅能为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动能,更能为全国资源型城市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科专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255;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以现场工程师培养助力工业互联网人才供给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