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庄镇九层岭村推行“网格+安全”模式——
全媒体记者 崔维莹
“要不是网格员及时发现,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说起前几天发生的紧急情况,莒县果庄镇九层岭村的村民仍然心有余悸。当天,村民王大爷突发头晕,摔倒在巷子里无法起身。正在巡查的网格员发现后立即上前,将老人搀扶至阴凉处休息,并在镇治安巡逻保卫群发出求助信息。短短十几分钟,医务人员和老人子女先后赶到,老人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这一暖心场景,正是九层岭村推行“网格+安全”模式、筑牢乡村平安防线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村以“网格+安全”为抓手,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村头巷尾,通过网格员带头、多元力量参与的群防群治体系,切实提升村民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为织密安全防护网,九层岭村构建起“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公益岗”的立体化巡逻体系,科学划分4个网格片区。每日由村党支部书记带队,网格员与公益岗人员分工协作,开展常态化夜间巡逻和早中晚重点时段值守,确保治理力量全覆盖、无盲区。在此基础上,村里还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宣传、应急演练等活动,增强村民自救互救能力,形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文化氛围。
这套环环相扣的机制,在关键时刻屡次发挥关键作用。今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九层岭村党支部书记刘立文与网格员刘成亮在巡逻时,发现一名青年昏倒在村道转弯处。该路段本就事故频发,夜间行车视野不佳,若不及时处置,极易引发二次事故。见此情景,刘成亮迅速将治安巡逻车停至路口,打开警灯警示过往车辆;刘立文则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公益岗人员孙彦永也闻讯赶来,从家中取来被子为青年保暖。在多方紧密协作下,青年得以及时送医,一场潜在的安全风险及时避免。
类似案例在九层岭村已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网格化治理的实战效能。具体工作中,该村通过构建“网格吹哨、多方响应”联动体系,依托镇村两级治安巡逻保卫微信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快速处置。一旦发现异常,网格员第一时间“吹哨”,村干部、公益岗、周边群众等力量迅速响应,形成高效协同的治理闭环。
如今,“网格+安全”模式已成为九层岭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从夜间巡逻到应急处置,从隐患排查到便民服务,网格力量与村民、公益岗、村干部等多方协同,逐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平安建设格局。这一治理成效,也真切地体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纷纷反映:“白天能看到巡逻队,晚上有警灯闪烁,遇到事情有人管,住在这里特别踏实!”
群众之事无小事。九层岭村将继续探索“智慧网格”建设,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把社会治理融入网格、落到实处,不断擦亮平安底色,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