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裕米生物科技打造国内单线规模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产线,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看———
一粒玉米的“超级裂变”
图片
  

□ 全媒体记者 厉 倩 通讯员 王立晓
  以一粒玉米为起点,如何串起一条高附加值的“黄金产业链”?
  在莒县,裕米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致力于全产业链发展,将玉米“吃干榨净”。企业总投资60亿元,建设国内单线规模最大的240万吨玉米深加工产线,通过科技赋能,成功吸收玉米加工尖端生产工艺与最新技改经验,裂变出淀粉、功能糖、氨基酸等高附加值产品。
  其中,一期1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于2024年11月18日开工建设,仅仅7个月时间就进入生产阶段,创造了“裕米速度”。“一期项目年生产玉米淀粉105万吨、纤维18万吨、蛋白9.3万吨、胚芽11.4万吨,预计年可实现产值43.3亿元、利税4.9亿元。”公司总经理林建全告诉记者。
  “项目核心工艺技术覆盖玉米淀粉生产全流程,其中高浓度操控技术、超细纤维提取技术、玉米浆品质优化等多项创新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林建全表示,项目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菌种技术,创效能力将提升11—13%,并与中科院、江南大学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生物制造联合实验室,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
  行走在生产车间,绿色之变,处处可见:生产过程产生的废热100%回收再利用,实现零排放;发酵的二氧化碳尾气100%回收提纯,作为绿色食品添加剂;车间屋顶均设置光伏发电,污水处理沼气全部回到锅炉进行掺烧……
  “我们通过全自动智能化设备,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设备、物料、环境等数据,经系统整合分析,实现能耗监控与优化,保证产品质量稳定,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公司生产负责人兰晓磊说。
  这样一个大项目、好项目选择落户莒县,其优势究竟何在?
  “生产一吨玉米淀粉需要接近一吨蒸汽,在生产过程中,蒸汽占了30%的成本,企业选址与丰源热电联产机组仅一墙之隔,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林建全细数临港优势、热源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当然,我们最看重的,还是当地的全要素保障。”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莒县用好项目“谋招推服”一体化机制,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靠前一步,加快推进项目快建成、快投产。
  “我们多次会同企业到省发改委对接,并协助企业修改完善相关材料,为能评手续的取得节约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莒县大项目推进服务中心综合科负责人李纪彬说,在项目验收上,相关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保证项目高效验收,做到了竣工即投产。
  “二期120万吨功能糖项目将于明年2月份竣工,三期氨基酸项目计划于明年2月份开工建设。”裕米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组副组长刘光明表示,项目二三期将把玉米深加工能力由240万吨扩大到500万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玉米淀粉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化。
  项目建设“接二连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玉米精深加工领域,莒县同步招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规划1000余亩的合成生物产业园,结合场景招商、供应链招商,打造从初级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产业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粒玉米的“超级裂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