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9月25日傍晚,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山东省“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晚会在此开演。舞台上,庄户剧团用方言演绎的柳琴戏《头盔记》,将“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融入唱腔;相声《酒驾误事》以生活场景点破违法代价。互动环节中,村民抢答“农用车能不能载人”等问题,氛围热烈。
这场省级活动选址小莲村并非偶然——— 这个曾受“路窄、车乱停、意识弱”困扰的村庄,如今已是日照街道交通安全治理“示范原点”。街道正以此为起点,推进“1个样板—10个管区特色村—全域覆盖”治理路径,针对城乡交通场景精准施策,织密“平安交通网”。
“以前农用车载人、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是常事,现在出门有路灯,党员上门讲安全,不戴头盔都有人劝。”居民牟大爷感慨道。一组数据勾勒出小莲村的治理成效: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从2022年60%升至95%以上,近2年无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建立“一车一档”“一人一档”台账,682辆机动车全登记,参与交通治理的23名党员“包片联户”,重点人群“一对一”教育;排查整改隐患29处,村口与204国道交会处配齐“6+1”防护设施;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0%,2024年果蔬销售额较上年增加50万元,“平安路”成“致富路”。
为让安全意识入人心,小莲村探索“接地气”宣教:主干道打造“交通文明宣传一条街”,卡通彩绘取代生硬标语;荷花池周边设48个警示牌,通俗提示潜移默化影响村民;联合交管部门,让庄户剧团将法规编入快板书、柳琴戏,去年演出12场;村口事故高发路口设“物理+劝导+警示”三道防线,党员轮值劝导,交警“哨兵警车”驻守,2023年9月至今无伤人事故。
小莲村的蜕变,是日照街道交通安全治理的一个缩影。日照街道作为城乡接合部,国省道贯穿,面临农村“路窄、车多、照明差”与城市“车流密、校园堵、骑手逆行”难题。该街道确立“先建样板、再扩全域”思路,以小莲村为核心,10个管区各选1个村居建“特色样板村”。
针对农村型样板村,街道重点推广“小莲村经验+农村特色举措”:在向城路沿线的李家庄子村、荣阳路周边的大古城村等5个农村型村居,参照小莲村“一车一档”模式,对286辆农用车、153辆电动三轮车建档喷码,村“两委”每月开展“见面、见车、见证件”核查,农忙上门提醒;借鉴小莲村隐患闭环治理经验,维修李家庄子村破损路面,增设减速带、警示桩,加装36盏太阳能灯;“流动宣传车”田间宣教,编排“三句半”演出。
而在浮来春小学所在的兴海社区、商超密集的昭阳社区等5个城市型样板村,街道则聚焦“校园防护+非机动车管理”。以浮来春小学为核心,创新制作《交通安全拍手歌》MV,在校园、社区循环播放;设置“护学岗”,2024年以来学校周边未发生一起学生交通事故;5个社区推行“网格员包楼栋”,发放120顶头盔,用“文明积分”激励规范佩戴,头盔佩戴率从70%升至92%;商圈周边联合执法每周1次,2025年以来劝导136起,通行效率提升40%。
从省级晚会选址小莲村,到10个样板村各具特色,再到全街道“平安网”成型,日照街道交通安全治理的核心逻辑是“党建引领、分类施策、群众参与”。日照街道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让“平安路”延伸到每一户居民家门口,实现“道路更安全、出行更放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