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板块,推动创新生态从“单点破题”到“系统优化”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且看空港经济开发区——
□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这些0.7毫米玻璃原料进车间,经开料机切成106片手机屏初坯,再经精雕、扫光等程序,就变成一片片手机屏幕。”近日,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山东多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负责人牛朋飞的介绍,揭开了手机屏生产的“神秘面纱”。
这个1万平方米的净化车间里,机器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忙而有序。作为总投资3.5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亿电子专注手机显示屏总成研发生产,已建成年产2400万片显示模组总成的完整产业链。“达产后年销售额能到10亿元,产品覆盖高中低端手机,还卖到了非洲、东南亚。”牛朋飞话语间满是干劲。
在空港,活力涌动的不止多亿电子。日照乐趣航模的标准化比赛场地内,负责人张军手握遥控器,带领队员模拟无人机足球赛事,“8月份获得了FIDA国际无人机足球世界杯中国区选拔赛20cm赛项冠军。”
这家曾不起眼的企业,如今在科技体育竞技领域闯出了“名堂”——— 近3年拿下国家级、省级奖项百余项,还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高端赛事,是全国唯一一个“能参赛、能研发、能制造”无人机足球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从机器轰鸣的项目建设一线,到活力十足的企业生产车间,空港的每一处都涌动着发展热潮:
总投资10亿元的精密注塑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人正加紧推进建设;日照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入驻,将成国内首个I类飞行服务站;力山特高端装备制造二期项目内部装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0月初投用……一个个项目落地,让空港产业新版图加速成型。
优质企业、重点项目为何扎堆空港?这片产业新高地是如何“炼”成的?
聚焦低空经济、钢铁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生命健康五大主导产业,空港提前谋划产业布局,创新实施“一名班子成员、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促进产业攀“新”、机制焕“新”、服务用“心”。 今年,以“项目提升年”为契机,空港深入践行“树典型、破难题、优环境、提质效”活动,“走出去”开展招商考察25次,对接洽谈产业项目60余个;“请进来”接待客商来访62批次,来访企业达110余家。
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三生(日照)钢铁数字产业生态园的签约落地,堪称“点睛之作”。依托山钢、日钢等链主企业,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钢材加工量可达120万吨,还将打造集船舶设计、制造、维修、拆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让“钢铁经济”长出“数字翅膀”,推动区域钢铁产业向数字化、高端化转型。
科学选“链”,精准延“链”,让空港筑牢发展根基:今年1-7月份,空港新招引10亿元以上大项目2个;34个在库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3亿元。
项目“引得来”,更要“长得好”。跳出传统服务模式,空港与后村镇联合打造空港开发区(后村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推动服务模式从“被动响应诉求”转向“主动构建生态”,从“单点解决问题”迈向“系统优化环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日照精密注塑产业基地的“加速跑”便是例证。该项目不仅涉及国土、水电、交通等多领域审批,还存在招商引资、融资贷款等个性化需求。面对难题,服务中心担当起“中台枢纽”角色:一边牵头相关部门现场会商,仅1周时间解决了项目施工审批问题;一边联动金融机构助力,为项目建设加油打气。
“项目进展一天一个样,进度比原计划快了一个月。”该项目负责人尹鹤翔说,现在有服务中心牵头统筹,遇到问题不用挨个部门跑,一站式解决。
“周五反映的问题,周一就顺利入学了,这样的速度超出预期。”入职多亿电子之前,来自福建的采购经理毛樱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上学问题,“没想到,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如今,毛樱的丈夫在公司食堂担任厨师,儿子在市区工作,女儿在家门口的幼儿园就读,一家四口在空港扎根,开启了幸福安稳的新生活。
今年以来,空港通过设置企业服务中心把服务力量下沉到企业身边,先后解决宏创集装箱项目用地内排水渠及供水管道迁改、鲁碧环保材料项目用电专线建设等事项16个,以“实打实”的举措为企业发展护航。
优质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集聚催生发展新动能。目前,日照空港已有27个项目入选市级“5个100”项目库;22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中,计划开工项目14个,新开工项目9个;新纳统项目6个,已完成投资4.1亿元。
产业为基、服务为翼,空港经济开发区正以清晰的产业布局、高效的服务机制和不断汇聚的创新要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