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
又见白露。早上醒来,推窗但见薄云轻笼,天地间仿佛蒙了一层轻纱。院中南瓜藤蔓攀缘竹架,花草丛中,皆缀满了晶莹露珠,如星子落凡尘,又似天地凝集的琼浆。忽有稀落雨点悄然而至,点点滴滴,敲击窗棂,似在轻叩秋日的门扉。这景象令人想起《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此时,也是秋露凝霜之时,秋意已盈满天地之间。
停在路上的车,前窗上落满了细细的雨点。车前窗上有一两处地方,雨珠汇成了小水流,蜿蜒在前窗上。这细密的雨珠,那向前流动的水流,如秋雨在排兵布阵,奔向秋意的怀抱。
吃罢早饭,我驱车前行,准备在这白露之日深切感受一下家乡巨峰的秋之山野。
车上公路,随心而行。但见远山如黛,近岭含烟,恰如古人所咏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意境。
行驶到旅游路上,蜿蜒至茶山深处,但见巨峰镇的片片茶园经雨露浸润,更显苍翠欲滴。
这些年来,未曾细细观看巨峰的山山水水,总认为美景在他乡,而如今发觉家乡的秋日才值得珍藏。近看茶树,每一片叶上都承载着细密水珠,仿佛翡翠托银珠,光华在流转。茶农们俯身其间,手指如蝶穿花,采撷着这天赐的甘露之叶。一位老茶农笑言:“白露茶,香入髓。”是啊,家乡的茶虽非阳羡茶,然此间茶香,亦足以令人沉醉。
行至老牛顶山下,极目远眺,但见梯田层叠,茶垄如绿波翻涌,直与远方相接。驻足至此,方知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这山野之间。云雾与海气在此交融,为这片北国茶乡添上几分江南韵致。始信古茶人所言,茶的品质看土质就可区分:“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土地的禀赋不同,茶叶的品质就会有差别。巨峰之土,得山海之精华,正合茶性。近看,不远处,那南茶北引第一村的西赵家庄村后,茶园地头上那成行的石榴树果实累累,嫣红似火,与翠绿茶园相映成趣,宛若丹青妙手挥就的秋日画卷。
进入碧波山庄,主人南师傅奉上新焙的白露茶。茶汤清亮,香气幽远,入口清冽中带回甘,恰如这白露时节———暑热尽退,凉意初生,清爽宜人。始信:“秋茶味清冽,尤堪秘藏。”这些年也尝过许多茶,今觉白露茶最是宜人,仿佛将整个秋天的精华都凝聚在这一盏之中。品茗间,忆起“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虽无酒困,然秋日思茶之情,古今一也。
美景需要慢品。我放弃驱车前行,信步来至山庄下一茶场,但见新采茶叶铺展如绿毯,清香弥漫,引人沉醉。站在茶场南望,但见“茶乡稻场”里稻田翻浪,与茶园翠色交织成了充满生机的丰收图卷,真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信马由缰,随性而行,才是心灵的放松,才能在不经意间见到至美。
西方暮色渐启,见采茶女子带着笑声陆续归家,身影在温暖的夕照中曳成长影,宛若走入画中的茶仙子。
夜幕降临,茶香与炊烟交织。置身家乡的田园,有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宁静而祥和。
这样的美景,怎能一日看尽……
天际出现了闪烁的星辰,回家。
我坐在家中小院,仰望渐明之月。这月照过千年茶山,也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天地轮回。
这白露之夜的清风明月与此时放开喉咙歌唱的秋虫,更让这夜色平添了几分幽静之美,别有一番韵味。
万家灯火如星子般亮起来了。虫声、炒茶声、笑语声融为一体,随风远播。家乡巨峰正以茶为魂,以秋为韵,演绎着天地人生的成熟深意。
月色下的大街小巷,晒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晒满了白花花的花生,晒满了红彤彤的辣椒。
这秋天,繁华落尽见真淳。每一滴露水都是生命的馈赠,每一缕茶香都是岁月的沉淀,每一粒粮食,都是天地间的经风历雨结出的精华。
月光照无眠。
今日之游,虽尽兴尽意却未能看遍所有美景,再择良日,踏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