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开区实施“警治联巡”打造治安新模式
□ 全媒体记者 牟艳霞 通讯员 刘飞
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创建?
今年以来,日照经开区公安分局持续深化群防群治,推动警力与群防力量深度融合,在城郊村居全面实施“警治联巡”工程,通过整合力量、优化机制、科技赋能,织起一张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网,提升群众的安心指数与满意指数。
夜灯下的“流动哨”
“网格一组负责村东,二组去环村公路。”11月5日晚10点,奎山街道平台管区巡逻队在石河崖村村委大院整队出发。随着队长一声令下,电动自行车依次亮灯,如流动哨兵驶入夜幕街巷。
为推动巡防真正落地见效,经开区公安分局将全区村治保主任统一聘为警务助理,配发电动自行车、制服和反光马甲,每5至9个村编为一队,以管区为单位,开展常态化夜间联合巡逻。
“凌晨两点,我们发现两名可疑人员,一路跟踪到他们藏匿地点!”平台村警务助理王见平在一次夜巡中,与同事紧密配合,协助民警抓获两名盗窃嫌疑人,为群众挽回损失5000余元。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居由村“两委”成员带头,组织党员和热心村民加入巡逻,全面投入治安巡防与风险排查。不少村居还推出“平安积分”制度,群众参与巡逻可攒积分兑换物品,让守护家园既有温度,也有回报。联巡机制启动以来,已发现上报26条重要线索,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
密布村居的“科技眼”
“我油箱里的柴油被偷了。”
“别急,现在村里监控很密,他跑不了!”
7月8日,奎山派出所接到牟先生报警,称其停放在村口的半挂车柴油被盗。民警迅速调取视频展开追踪,仅用4小时便将嫌疑人抓获。
“我们村在建工地多、大车多,过去盗窃案时有发生。现在监控基本全覆盖,盲区少了,贼也不敢轻易下手。”晓岭村警务助理牟宗波指着村委监控大屏介绍。
今年以来,日照经开区推进社会面公共视频项目建设,在村居重点路口、公共场所补盲扩容,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增密视频网络,并邀请警务助理参与选点、熟悉布局,为联巡装上了一双双“科技眼”。
乡音里的“解铃人”
9月13日下午3点,小李因房屋翻建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后报警。民警出警同时,第一时间联系警务助理马成强。马成强火速赶到现场,先稳住双方情绪,随后与民警一起将两人请进村委调解室。
“都是乡里乡亲,有啥话不能好好说?”民警、老马和调解员你一言我一语,耐心劝解两小时,终使双方握手言和。下午5点,马成强将成功调解的纠纷录入平台,实现“纠纷不滞留、矛盾不出村”。
日照经开区公安分局充分发挥警务助理“和事佬”作用,推动小纠纷就地化解、大问题及时预警。他们还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退休教师组建“乡贤调解队”,成为乡村和谐的“解铃人”。目前,调解队已有67人加入,今年以来共联合调处纠纷250余起。
该局还与综治、司法等部门紧密协作,定期召开例会,研判问题、共商方案,在纠纷化解、治安防控、隐患排查等方面形成合力,实现从“公安独角戏”到“治理合唱团”的转变。
从“卷着裤腿”走进群众,到“科技赋能”织密网络,再到“多元共治”凝聚智慧,“警治联巡”正推动辖区村居平安建设从有效管理迈向长效治理。安全的屏障在每个夜晚和清晨,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