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凤出青山(连载四)
——五莲县小窑村管氏一门五进士探秘
  

刘汉中


  管氏子弟经过艰苦的诵读经史,诗文、楷法俱佳,开始了应试岁月。清代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应试者非有异常的潜心,异常的毅力不可。据史料记载,江苏苏州人沈德潜,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入县学为生员时21岁,以后17次乡试落第,到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次年成进士,年已66岁,应试的时间长达45年,加上考生员的时间,当在50年以上。与管氏兄弟中管廷纲同榜进士的江苏青浦人张心镜,直系七代人应试,其中两代人因应考而丧失生命,还有三代人耗尽钱财捐个监生,仍然停留在生员功名。整个家庭前赴后继,作出了重大牺牲。
  管廷献兄弟、父子、叔侄以其过人的才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大大缩短了科举中式的时间跨度。从光绪二年(1876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仅用22年,即使从管廷献同治九年(1870年)中举时间算起,也不到30年。如此高科甲、高密度,而且出科早、年龄小,在中国科举史上是罕见的。具体是:管廷献25岁考中举人,36岁光绪癸未科会试第29名,复试钦定一等第1名,殿试一甲第3名,为探花;管廷鹗,管廷献三弟,先管廷献7年考中进士。他22岁乡试中举,第二年参加光绪丙子恩科会试,连捷成进士第35名,朝考成翰林院庶吉士;管廷纲,管廷献四弟,31岁中举,35岁光绪壬辰科进士;管象颐,管廷献的儿子,19岁乡试中举,24岁参加光绪庚寅科会试第14名,殿试后,朝考成翰林院庶吉士;管象晋,管廷献二弟管廷俊的儿子,24岁举贡,29岁光绪戊戌科进士,朝考入翰林。五进士中举平均年龄24.2岁,中进士平均年龄29.8岁,比全国中进士的平均年龄小了10多岁。
  登科及第,是天赋、财富、时运的综合效能。管氏子弟科第连绵,也非轻而易举。管廷献于1883年赴京参加会试,途经德州,住在一家旅店。这个旅店两层楼,楼上住着一群江南赶考的举子,他们个个身着华服,高谈阔论,随从服侍左右,似乎这次会试非他们莫属,可以接着搞庆祝了。他们在楼下看到简衣疏扮,吃着煎饼卷就着咸烤鱼的管廷献,奚落了一番,说这不是赶考,是去京城找饭吃的。只有一个考生叫程云,见管廷献衣着朴素,却英气勃勃。两个人一起谈了半夜,程云极为佩服。嗣后他的会试卷《文理密察足以有别》就受到管廷献观点的启发。两人同科及第,那些“阔少”个个名落孙山。后来程云官至二品,仍然称管廷献为“恩师”。管廷纲与管廷鹗同学一室,他“天禀秀拔,韶年华发,文章磅礴,激厉叱咤”,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但他十分顾及整个家族,他的侄子、翰林管象晋感激他“为我迟十年官,难得口传心传”;三兄管廷鹗任山西学政,“躬身尽职,劳深病久”,他也常去看望和作些家政帮助。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科考未入翰林。
  管氏家族,人文蔚起,连科及第,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送喜报的官差披一路风尘,飞马来到小窑村,脸上飘着汗水,仿佛自己得中似的,喜得声音也一下子高了八度:“喜报!喜报!”然而处于村子中心沿东西大街的管家,却寂然无声。倒惹来不少外姓村民看热闹。这对他们来说,看送迎喜报已不止一次了。这次送喜报的官差,骑马满街走,却找不到人接。他所期望的主人家喜气盈门,赏钱、请膳的热烈场面没有出现,这是为什么?
  原来,管廷献的父亲全力供儿子们读书、办学、求师,用了大量钱财。他是个乐善好施的人,平常对一些贫病乡民,做了许多舍药施棺,借钱免还的事。管廷献、管廷鹗中举后,管镇从1873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在村东迎吉山下,修了三法寺,请族人广莲和尚作住持。寺内殿堂高耸,砌山重迭,聚水泱泱,松柏常青,花卉溢香,为深山中的一处园林胜景,是乡民们祈福求寿,游览休憩的好地方。管廷鹗钦点翰林后,写了一首七律《携酒游三法寺赠广莲上人》:鹫岭飞来对画堂,石桥通处碧泉香。一庭春雨桐花紫,四壁秋风槲叶黄。净土定知尘不染,禅心久与世相忘。远公莲社真方便,任放渊明入故乡。
  修三法寺,几乎耗尽了家财,以至10年后,管廷献赴京赶考,艰苦备尝。嗣后,对频来的报喜人也拿不出赏钱来。家里生活渐渐不支,幸亏管镇妻葛夫人,是农家出身,能甜能苦,终于度过了艰难时期。


  巍科高中,给了管氏五进士展示才华、报国为民的良好机遇。有清一代经历了称作盛世的康乾时代之后,到咸丰朝,清王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呈现出“行将就木”的衰亡之象。而此时欧美大国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他们恃其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不断到中国沿海叩关破门,清政府竭力维持的闭关锁国的局面,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1875年的深秋时分,一个狂风怒号、沙土飞扬、有些寒冷的夜晚,慈禧派内务府大臣荣禄率兵一队,将光绪皇帝载湉抬进宫中。嗣后,慈禧以“皇帝幼冲,时势艰难,不得不听从臣下之请,出面垂帘”的理由,再度一手垄断了清朝政权。
  两次垂帘听政的慈禧,为保住自己的权势和无尽的贪欲,对内横征暴敛,镇压人民反抗,对外却割地赔款,屈膝求和。而渐渐长大的光绪皇帝,不想当傀儡坐视国家的败亡。于是图治心切的光绪皇帝与丧权辱国的守旧派慈禧矛盾加剧。管氏五进士就是在这种充满了危险和变数的令人尴尬的局面中,尽一个中华儿女对国家的赤子之心。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凤出青山(连载四)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