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我的“李焕英”

  相红瑛
  “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摘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
  “小相,你妈妈年轻的时候很漂亮,梳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特别爱笑……”“小相,我到现在还记得你妈妈,她很聪明,很有智慧……”“你妈妈现在身体怎么样?我记忆中她身体很棒,真能干啊!”如今工作、讲课经常遇到母亲的故交,如果不是亲耳从他们嘴中听到这些夸赞,我几乎要忘了母亲也曾拥有一段惊艳的芳华。而电影《你好,李焕英》的上映,又唤醒了我也曾经在青春年少时用粗暴的方式排斥、拒绝过母亲的付出。
  远远上学路,漫漫下班路
  我认识母亲的时候,她就已经三十多岁了。
  母亲的工作单位离家大约七八公里,九十年代的城里还多是土路,一路上坡下坡非常崎岖,年轻力壮的她竟然蹬着自行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但这母亲引以为傲的“速度与激情”,换来的是风吹日晒后黝黑的皮肤、两撮退不下去的高原红和发丝里挥之不去的细细粉尘,而且她从来不知道化妆,也不讲究衣着打扮,比今天而立之年的我显得苍老很多。再加上自己是家中老二,母亲要比自己的同学家长看上去老了十几岁,当我关注到这些的时候,内心的虚荣心怂恿着我拒绝她把我亲自送到校门口……如今上班路上,看到校门外那些翘首目送自己孩子直到消失在教学楼门口才离开的母亲,内心都有一丝隐隐的内疚和不安。
  小时候,总盼着独立,觉得孤独是潇洒长大的标志;长大后,却害怕孤独,尤其是带着一身的疲惫走出校门时,总希望有个温暖的声音打破下班路上的沉寂。如今下班路上,遇到工作的烦心事、家庭的琐碎事,总是愿意拨通母亲的号码……“年轻人工作不能总想着逃避,犯错误也是难免的……”“青春期的孩子要是都懂事,还要老师做什么?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人和人相处没有不拌嘴的,跟婆婆处好了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家有多和睦,就看家里的女人肚量有多大……”有时母亲着急做饭要挂电话,我反倒依恋着再央求:“还没听够呢,再聊一会呗!”一路上看着晚霞散去,夜幕降临,心中却被母亲的娓娓道来慢慢照亮。
  母亲藏着大秘密2000年,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搬到了新市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母亲也不必再蹬着破旧的自行车上坡下坡、不着家地工作十几个小时了。但为了搬新家,我家欠了一屁股债,母亲为了攒钱,日子过得愈加拮据。
  当时恰巧姨夫单位用鸡蛋做鸡饲料,只用蛋黄,不要的蛋清就被母亲喜滋滋地提回家里。炖鸡蛋清、炒鸡蛋清,上顿鸡蛋清、下顿鸡蛋清。吃上节约,穿上更要节约,衣服都是各家姐姐穿不上的,妈妈挑挑拣拣选几件肥大的,洗干净、晒在阳台,直得意地夸:“多亏你姐姐们长得快,这几件跟新买的一样,你还能穿到上初中!”
  我以为这些状况会随着搬到新家改善一下,结果没想到还变本加厉了。家里的纸盒子、酒瓶子一定要攒满满一地下室再卖掉;购物回来的塑料袋要分类放好,大的套垃圾桶,小的当一次性手套抓垃圾残渣,干净的留着包剩饭剩菜放进冰箱。去小区紧邻的菜市场也要砍价、比价,每次买菜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才回家。“人家卖个菜不容易,要多少给多少呗!”“你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为此饥肠辘辘的父亲跟母亲不知道相互抱怨了多少回。有了寒暑假的妈妈却一放假就比上班还忙,尤其是临近过年,早上一睁眼,母亲就不见了踪影,每天中午跟姐姐像难民一样从厨房里到处翻找点啥垫饥的,晚上更是闻着别家饭香飘来又散尽,母亲才带着一身寒气和大包小包廉价的蔬菜回家来。我们埋怨妈妈总是到处“狼蹿”不着家,母亲却也没有辩解,只是钻进厨房,三下五除二一顿翻炒,用美味堵住我们的嘴。
  上高中时,一次大星期放假,看着母亲翻着一本旧旧的小账本,歪歪斜斜写得密密麻麻,母亲大概也是不想再瞒着,拿着小本子一行一行指着讲了这些年家里欠的账、还的账,到这一年才算是摆脱了家庭财政赤字。我以为我终于知道了母亲勤苦勤俭的理由,但工作之后,母亲无意中说出来,那些年早出晚归寒假里藏着更大的秘密,是母亲骑着自行车到六七公里外的朋友那,再换上三轮车,到四五公里外的桥头上卖烟花、鞭炮……
  我这才隐隐有印象,自己在搬家前也曾随母亲去过那个桥头,母亲围着大红色围脖,站在料峭的寒风中迎南送北,但因为自己每次去了就冻伤脸、冻伤手,母亲就再也没让我跟过。我以为母亲的副业早已随着搬家就搁置了,真没想到……模糊的印象里,母亲的烟花摊子不大,但常常是整个桥头上客人最多的,母亲自卖自夸:“全桥头能赶上我口才的没有几个,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是给单位买还是自己买,只要从我摊子前探头的,我就没有让他空手走了的!”后来,我才明白,这哪是什么天生识人的“商业奇才”,这不过是十几年寒假里早出晚归、风吹雪落换来的经验罢了呀!而那些年窸窸窣窣的争执,是父亲埋怨母亲太过操劳。我不知道母亲深深的皱纹、粗糙的老茧里还藏着多少秘密,但我知道这一分一厘来之不易,勤俭持家的习惯母亲这辈子改不了。
  长大后,我希望成了你儿时的不懂事,亲手推开的,却在长大后倍感珍惜。爷爷老屋里多少年不变的春联是那句由苏轼的《三槐堂铭》延伸出的一副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如今读来,我觉得这两句恰是母亲和父亲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一辈子没离开教育事业的父亲践行着“诗书继世长”,母亲虽不是党员,却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践行着“忠厚传家久”。
  “晾衣服、晒被子的时候你要看一眼楼下的窗台,楼下如果晒着被子,你别挂湿衣服,抖被子的螨尘要避开他们晾衣物的窗子。”“住在楼上不比平房,桌子椅子要抬起来挪动,最好把桌椅的脚上包一层布。”“端菜、提东西别经过人头顶上送,万一人突然站起来撒一身。”没赶上好时候读更多书的母亲,说不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之乎者也,但却悟透了其中最深的道理。
  2014年,我结婚装修房子时,还没等开始动工,五十多岁的母亲亲自拜访到每一个邻居的门上:“真是不好意思啊,我闺女家装修房子,可能多有打扰来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每每母亲去监工,往返都不空着手,去的时候带着水壶、水果甚至午饭:“工人们装修不容易,赶时间也顾不上出去吃,烙张油饼拌个凉菜不麻烦。”走的时候,又要提着拖把把楼梯上下拖得干干净净:“楼梯是公共空间,平时也要主动打扫,更别说装修灰尘傍土的。”我埋怨母亲这么大年纪还亲力亲为,想起这些朴朴素素的话语,心中却觉得这配得上伟大。
  凌晨三点未眠,我脑海中回旋着那首《萱草花》,我比贾玲导演更幸运的是,母亲健在。但是,又有什么能力用滴水的力量回报大海呢?也许,最好的回报,就是传承,于是我伴着孩子熟睡的轻鼾,写下这一篇也是我第一篇写母亲的文字,我希望清晨把我母亲的故事分享给我青春期的学生、分享给我的孩子。如今,我已到三十而立的年纪,一个新手母亲要从这位也曾年轻的母亲身上汲取太多太多,我希望还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让它开遍我等着你回家的路上,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李焕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