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姚文凤
“这里挂上我自己画的画,这里放上一个画台,这里种上几棵牡丹,墙上我再手绘一些图案……”近日,在岚山区高兴镇西牟家村,爱好画画的村民王峰一边忙着收拾院子,一边热情的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
今年,岚山区倡导在全区乡村创建“文化小院”,刚好触发了王峰的兴趣。说干就干,他给自己的院子起了个名字叫“丹青”,然后就开始布置了。“过十天你们再来,我的小院可就大变样喽!”王峰笑着说。
在高兴镇,南范家村的陈同文是退休老教师,爱好诗词,他的小院叫“耕耘居”;汪家庄子村的宋家芹爱好戏曲和器乐,经常聚一群戏友在一起品鉴戏曲,她的小院叫“小梨园”。在岚山区渔业生产镇虎山镇,“芳墨”“‘渔’乐圈”“映月”……一个个特色鲜明又别具风格的文化小院,分布在不同的村庄,成为村民们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展示本地特色文化的载体。
宋家芹家里种了几亩茶园,在过去,采茶、卖茶,做饭、吃饭,几乎是这个农村家庭的全部日常。“就算有个小爱好,也不好意思显摆,怕人笑话。现在行了,农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家脑子里除了干农活,也懂得欣赏艺术了,比过去在家打麻将、看电视有意思得多。”宋家芹喜欢收拾家务,家里总是打扫的干干净净,等着好友来串门。
散落乡村的民俗文化是岚山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乡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在节节攀升。近年来,由村民自觉、自发创建的一方方“文化小院”,在岚山区文化振兴中显得格外亮眼,也成为群众的精神家园。据了解,目前全区约有成型的“文化小院”20余个,在传承优秀文化、凝聚人心、增进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挖掘和提炼本地特色文化,凝聚文艺文化力量,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该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尊重地方特色、保护民俗和传统的基础上,倡导全域参与创建,为乡村文化找到“家”,让文化“小院子”增添乡村魅力。
“岚山区聚焦群众需求,创新实施乡村‘文化小院’培育工程,按照‘村村有小院、院院有特色’的思路,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劳动智慧,推进‘文化’两创与乡村振兴相促相长,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阵地,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依托,有效推动了文艺文化繁荣,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岚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苏循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