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君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日照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加强“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海洋经济高地,实现实体经济和现代文旅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本文以深化“一个认识”,建设“两个高地”,做好“三个结合”为着力点,探讨以文旅产业助力日照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深化“一个认识”,即深化“以文化力促进日照市高质量发展”的认识。经过建市35年不懈奋斗,日照市城市基础设施、港口经济、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特色突出。近年来,日照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不断深化对文化力作用的认识。例如,以优化海洋文化环境带动城市旅游,打造莒国古城、东夷小镇、白鹭湾艺旅小镇、阳光海岸露营公园等,实现了以文旅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许多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转型与升级依赖于文化力作用的有效发挥,文化是催生特色经济的必要手段。因此,深化对文化力作用的认识,持续营造大文化环境,整合沿海文化资源,做足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文章,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成为日照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建设“两个高地”,即建设好文化资源高地和文化活动高地。一方面,日照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体现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东夷文化的重要分布区。“莒文化”被学术界公认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三大历史文化。日照还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兵家鼻祖姜尚,《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国学大师王献唐等。此外,日照还是山东成立党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走出了王尽美、宋平等著名的党史人物。这些人物的故事、故居旧址、家书家训、文化遗存是一个地方薪火相传的时代记忆,是日照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时代,日照市又新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点和海滨城市特色的文化设施。必须看到,在激烈的城市竞争面前,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资源持续不断地改造升级,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资源供给,建设文化资源高地,形成品牌性影响力。另一方面,日照市体育休闲设施完善。2024年,一系列足球比赛和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冲上热搜,形成了日照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小高潮。如何使这些高端文化活动系列化、品牌化、机制化,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其他文化活动与之融合,让更多的文化活动、文化节日、文化产品走向荧屏,走向舞台,走入文学作品,形成文化活动高地是一项重要课题。
做好“三个结合”,即做好与信息技术结合,与区域外文旅产业结合,与文旅产业理论研究结合。
1、做好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目前,所有的经济文化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或者说,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文化运行模式。近年来,旅游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从手机订车票、机票、门票、酒店到刷脸入园参观、自助语音讲解,信息技术推动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据有关统计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会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目前,旅游投资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领域,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以来,全国新增A级景区8000多家,平均年增9.4%,旅游业成为拉动项目投资的重要领域。因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对已有景区打造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新景区、打造新亮点显得尤为重要。
2、做好与区域外文旅产业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是实现与区域外结合的最佳方式,要打破被动依赖互联网的惯性思维,主动作为。日照的海洋文化是省内许多市地和国内内陆省份城市羡慕的资源。近年来,来自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加,但是,自发性、季节性、分散性比较突出,缺少规划、引导和个性化服务。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推动“观光游向度假游、旺季游向全季游、海滨游向全域游”转变,就需要形成一种推动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合作多赢的基础上,不仅引进游客,也要引进游客当地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更要引导日照本地游客和文化资源项目走出去,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动作下的共建、共融、共享新模式。
3、做好与文旅产业研究紧密结合。将“文化力”内核注入经济结构中去,用文化的外在形象去“包装”经济,不断提升经济的品位和价值,是文化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如何挖掘地方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与当今时代发展有机结合,既是一个实践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要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拓展思路,破解难题,通过人文精神的倡导、人文环境的营造和人性的理解,挖掘市民潜能,调动市民积极性。要充分研究文旅人才队伍的培养,用待遇、感情、事业留住人才,发挥理论人才在推动日照文旅产业发展中的智囊和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