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生态兴则文明兴

  杨家德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的这一表述,既是对文明变迁的历史反思,也是对当今世界的现实观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纵观世界历史,决定一个民族和文明兴衰更替的因素不仅仅包括经济发展、政府治理能力、人口结构等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在某些特定阶段,生态环境因素将对一个民族文明的兴衰起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因为资源粗放利用、自然过度开发、污染疏于治理导致生态环境衰退,继而引发文明危机的教训极为深刻。无论是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两大文明陨灭,还是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无不说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道理。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在自然中才得以存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如果无视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恩格斯早就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今天,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环境恶化的现状,证实了革命导师的预言。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的观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思想,却扎根于现代化语境,启迪人们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生态文明,虽肇始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但这远远不是全部。文明的核心是人。生态文明必须化作人们头脑观念里自然而然的反应,化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兴、文明兴”的目标。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一方面,人们应当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烛炬,而是一只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把;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辉煌,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是一代文豪萧伯纳对文明传承最为传神的比喻。生态文明,尤需如此。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论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态兴则文明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