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实施“双系统智能提效”工作法
全媒体记者 许晓
通 讯 员 冯强
对于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孙雨薇来说,最近工作中的变化令人欣喜。
今年以来,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创新实施了“双系统智能提效”工作法,通过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双系统”的建设运行,大幅提升行政办公、业务办理和人事工作智能化管理水平,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周五下班后收到文件再也不用等到周一签批了,通过手机App,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办完。”孙雨薇高兴地说。
原本一天才能完成的事,如今只需要几分钟,这完全得益于9月份上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
据了解,这是集来(发)文办理、监测任务处理、考勤管理、公车管理、信息提醒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公务办理智能化、资源共享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同时,配套开发了与PC端无缝衔接的移动终端APP,工作人员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处理非涉密电子公文和工作事项,突破了时空限制,业务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以前一个月的公文就有几百张纸,办理每件公文都要在纸质文件上签字,不仅效率低,也不利于工作的快速落实。系统上线后,我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公文办理更为高效,也更加节能低碳。”孙雨薇感慨地说,“系统投用以来,已处理公文150余件,均能提前予以办结。”
现场监测室的张先波也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带来的便利。他说:“国庆假期期间,中心接到一项水质调查监测任务需要使用公车。以前使用公车需要写纸质申请,再由车辆管理负责人审批。如今,只需要通过系统申请用车,车辆管理负责人通过手机APP处理,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派车审批程序,一点不耽误事。”
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以智能化管理为抓手,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缩影。
每年的职称评审都是档案室的员工最“头疼”的时候。“所有参评的职工都需要调档案,有些老员工的档案都是二三十年前的纸张,反复翻阅、拆装纸质档案材料,也容易造成纸质档案材料的丢失和损坏,无形中影响到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缩短使用寿命。”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晓说。
为有效保护档案,该中心开发了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在采取系统加密、设置访问权限、路径跟踪等安全保密措施的情况下,以电子载体为存储方式,建立电子档案库,实现数据一次导入可以多次反复利用,便于查阅和节省人力物力,也减少了纸质档案材料的使用频率,为实现人事工作的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电子档案库真的太方便了,今年我评职称需要调档案,只需要在电脑里输入我的名字,我的档案材料就都出来了,方便又快捷。”信息与监控室的范开伟说。
“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和“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使用,实现了工作管理模式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也是创新服务模式的一种体现。
“多年来,我们始终立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智能化建设,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能,增强监测服务本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高环境监测业务智能化管理水平,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山东省日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张传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