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陈淑智 薛俊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些重大论断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推动经济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持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一、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市域社会治理也同样需要理念的创新。
  首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强化系统思维。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强化系统观念,形成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具体而言,在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要注重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的综合性机制。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要强化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思维模式,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再次,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治理策略。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树立以防为上的观念,加强风险管理。要全面排查处置矛盾纠纷处置领域、社会治安领域、公共安全领域的隐患,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建立风险台账,明确具体的处置措施,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要建立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信息传送机制,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二、创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机制
  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创新市域社会治理,必须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首先,创新运用民主协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体系做出重要创新,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将“民主协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布局中,体现了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的创新性。民主协商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能有效保障各社会治理主体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共同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提高市域社会治理效率。创新民主协商形式,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加大调查研究力度,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持续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助力。
  其次,重视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会协同机制,在社会资源的配置、社会服务的提供、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稳定的维护等方面引导其健康发展、有序参与、协同发力。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对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化、系统化、多层次培育。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龙头作用、窗口平台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项目指导、信息发布等专业化服务,为其发展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再次,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创新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组织形式,充分凝聚民智民力民心。在社会治理领域,更多地设立公益岗位或监督岗位,让公众通过岗位体验和锻炼,强化社区居民公共意识,增强参与社会治理责任意识和能力。通过制度化、市场化的方式,明确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事项、权利和义务等,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度。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
  创新市域社会治理,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丰富治理方式方法。
  首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维护市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推动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制定完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综合性或专项性地方法规。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建成覆盖整个市域、高效的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法律工作队伍,推进法律进社区、下基层,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严肃法律执行,确保行政执法和司法公正,让居民感受到法治的公正严肃,使社会公平正义在法律监管下得到保障。
  其次,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便利化,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建设大数据中心和事件统一分拨平台,多方汇集信息资源,整合全市域各“条”“块”服务管理资源,推动管理的扁平化、标准化和可视化。建设“社区家园网”,通过集纳民情、收集信息,为政务管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综治平安等提供助力,让居民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
  再次,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加强现代科技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善于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高自身统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治理方式的专业化标准,在全面考虑社会治理的事项、参与主体职能的基础上,在各领域按照各类治理主体的特点,从治理方法、服务标准、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以此促进市域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22046;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