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樊华 报道
本报讯 为推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公证在中小投资者多元纠纷解决中的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市司法局部署在全市公证机构持续开展公证惠企专项活动。
靠前服务中小投资者。各公证机构主动深入全市中小微企业,深入了解中小股东的公证服务需求,针对投资者存在的困难,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给予公证服务建议,着力提升中小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采取上门服务、驻点办证等方式,主动下沉中小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公证机构共开展上门服务652次。
开通公证惠企绿色通道。为中小投资者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接待、优先办理。根据“公证惠企”法律服务清单,做好证据保全、借款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债权文书等公证服务,有效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公证机构共办理投资合同投资协议公证1173件,保全证据514件,证书执照类公证1809件,赋予强制执行力公证470件,助力打造最优法治营商环境。
优化公证惠企服务流程。积极推进公证领域“放管服”改革,根据上级《关于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确定13大项61小项公证事项作为公证机构首批“最多跑一次”的公证服务事项,制定《首批“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事项目录及提交公证证明材料清单(试行)》并向社会公开。对涉企公证事项,运用“无证明办事系统”精简证明材料,通过信息共享、告知承诺和部门核验等方式来实现快速办理,兑现了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的公开承诺。
创新公证惠企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智慧公证”体系建设,实现公证业务“网上办”,推动公证云服务和“日照掌上12348”平台以及爱山东·日照通App互联互通,中小投资者可通过上述渠道网上申请服务,实现公证业务咨询、预约受理、身份验证、材料提交和审核等环节在线办理。利用人脸识别、电子签名、视频连线等技术,实现身份核实、材料审核和签字确认等工作在线完成,解决了身处外地的中小投资者的办证烦恼。今年以来,通过线上办理公证服务1698件。